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第五十五回

2023-05-10 14:56:27

第五十五回  选良将再平江南  多矫饰渐邀宠欢

     话说朝堂之上,一边以尚书左仆射高颎为首,以下是尚书右仆射苏威、内史令杨素、内史监虞庆则及六部大臣等。、广平王杨雄及其他几位王爷。众王公大臣都已经知道江南叛乱的情况,一个个面带焦虑之色等候文帝驾临朝堂。及文帝步入朝堂,众人向文帝望去,见文帝从容不迫地坐到御榻之上,面上毫无忧虑之色,大家都轻松地舒了一口气。静候文帝发话。文帝巡视一周后,轻松地说:“江南草寇蛊惑民心,一时间甚嚣尘上,但俱是乌合之众,各霸一方,互不相谋,岂能形成气候?只等朝廷大军一到,朕料叛乱便可立平。”

     众人听文帝如此轻松地说了这几句话后,大家如释重负,都认为文帝对江南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高颎说:“陛下所言不差。陈叔宝数十万正规部队依长江而守,但我大军一到,便顷刻瓦解。当初尉迟迥三方之乱,声势可谓大矣,却也被数旬荡平。如今江南几个草寇虽不足虑,但也应筹良策、选良将,尽快剪除之,以免形成燎原之势。”

     文帝说:“今日朝会就是要商议此事。朕细想发生此乱并非偶然,查其原因,朕认为这与朝廷在江南的治理上操之过急有关。江南数百年来与中原分治,自朕当政以来,在中原采取各种措施使民族融合,彻底改变了北方胡人的习俗,倡导儒教文化以孝而治天下。这一策略不仅得到北方汉人的拥护,而且各少数民族也崇尚儒家所主张的礼治、仁政和伦理道德。北方人渴望已久的孔孟之道得以在中原普及,所以他们对儒家所提倡的‘五教’非常赞成。但江南数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儒家的传统文化思想,他们本来就固守着儒家的纲常伦理和仁义道德,对他们而言,孔孟之说,三纲五常,就是他们道德生活的准则,根本用不着朝廷指派官员去强迫他们诵读‘五教’。”

     文帝说到这里,苏威不由满脸涨红,心中暗想:以孝而治天下,本来是皇上你自己提出来的,我不过是又发挥了此说,如今江南民怨的原因竟然归到我的头上了。恐怕这个罪过要由我来承担了。他想到这里,也不敢去看文帝,一眼向杨素瞟去,他不看则已,一看更是又气又怨,只见杨素正得意扬扬地注视着自己。不由一股恶气直往上涌,但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他也只好忍气吞声,低下头来,静听文帝继续往下说。

     杨素听到文帝话语中虽不明责苏威,但谁都知道在江南让百姓们悉诵‘五教’的全是这位身兼数职的苏威所为。杨素虽然以平陈之功步入了宰相之位,但位子仍在苏威之下。朝臣中他只推崇高颎,敬重牛弘,与薛道衡交往深厚。牛弘好学博闻学识少有人比,在北周时便执掌朝廷文翰。开皇初任秘书监,向文帝上表请开献书之路,得文帝采纳。下诏凡民间献书一卷,奖绢帛一匹,一两年间朝廷书籍渐渐完备。文帝任命牛弘为礼部尚书,奉诏修撰《五礼》集著百卷,行于当世。牛弘性格宽和经传礼乐无所不通,所以杨素一向礼敬牛弘。杨素以胸怀文武之才而自负,他怎能把一介书生,且只求避祸保身、假清高的苏威看在眼里。因此他一向蔑视苏威。其余大臣朝贵,也多受过杨素的凌辱。时人评价杨素说:“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至于推诚体国,处世平当,有宰相识度,不如高颎远矣。”今杨素见文帝暗责苏威在江南推行“五教”之失,哪有不暗自高兴的呢!

     不说杨素与苏威二人在朝堂上各怀心思,但听文帝继续说:“当初朕将南朝士大夫尽迁长安,江南官员委派中原人士现在看来也有不妥之处。北方官员不知江南民情、民俗,为政必然不能合乎江南时宜。今后也应选江南忠贞之士,委以地方官吏,以收南人之心。”

     高颎说:“陛下能审时度势,真是英明之主。当年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使南人不复反。事后不置官吏,使南蛮之人自治而安,始终忠于朝廷,此谓攻心之长策。”

     文帝说:“独孤公所言有理,如今江南不是南蛮,他们并非化外之人。孔明之策可适于岭南,朕将厚封冼太夫人,使她保岭南之安。至于江南,我们只要更改激进之策,依儒教伦理道德而实施礼治和仁政,收江南士人之心,以怀柔之策必能使他们逐渐适应我大隋朝的统治。因此朕决定,仍命晋王为扬州总管,相信晋王一定能深荷民望,使江南为治。”

     高颎听后赞道:“江南人多称颂晋王之德,今陛下命晋王重返扬州,是江南长治久安的良策。但如今的叛乱也需要择将帅率大军平定。”

     文帝说:“令晋王出镇扬州,乃是收江南士人之心,选将帅率军再平江南嘛……”

     当文帝正在沉吟之时,一直低头不语的苏威见文帝不再提“五教”这件事了,便忙向文帝献策道:“贺若弼以八千将士胜陈叔宝十万大军,如今江南尽是草寇,若让贺若弼再度出征,何愁江南不平。”

     岂料此言一出,文帝立刻面露不悦之色,用目光扫视了一下苏威,苏威顿感浑身一颤,不由一惊,知道自己荐错人了,一时又沉默不语。贺若弼因功自骄,并与韩擒虎争功之事,朝臣中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如今贺若弼虽保住了爵位和大将军之职,但文帝不给他安排任何职事,足见文帝对贺若弼自矜其功的不满。苏威此刻只想急于向文帝献上一策,以解自己的窘态,却不料碰了一鼻子灰。好在文帝只是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什么。

     ,特别是受到文帝严厉教训之后,在父皇面前更是畏首畏尾,每次朝会虽然他都参加,但很少发言。文帝每次出京,虽让他监国,但那只是看家罢了,不需要他去多操什么心。如今二弟杨广在平陈战役中不仅建立了大功,而且威望越来越高。三弟杨俊的功劳虽然没有杨广大,但也是有军功的王爷了。,却无任何惊天动地的功劳可言,唯独因为是长子才被确定为皇位的继承人。今日看到父皇因苏威推荐贺若弼而不高兴,他对杨素目中无人早就不满,心想这次再平江南,可不能让杨素再去建功。于是奏道“儿臣以为,此次再平江南,父皇可命大将军虞庆则统兵前往。”

     ,文帝淡淡地说:“北方虽然因内乱无暇窥视中原,但不可不防,庆则一向熟知北方边疆的情况,对付还要仰仗他。这南征之事, 朕以为还是由处道为帅方好。”

     文帝此言一出,杨素立刻奏道:“臣愿为陛下尽全力荡平江南,不负陛下待臣之恩。”其实杨素心中早已做好了准备,即使文帝不点他为帅,他也要请缨出征。

     高颎心知文帝一定会点杨素为帅,所以一直没有另荐他人。今见杨素已经受命,便说:“此次出征,朝廷不必再征调数十万大军,江南叛者虽然有二十余处,但势力大者也不过三两股人数多的也不过两三万党徒,而且尽是乌合之众,所以朝廷只需要拣选精锐十万,足可荡平江南。虽有越公为帅, 但还需择一猛将为副,方可扫平各路叛贼。”

     文帝说:“朕也正在思考挑选何人可作为处道的助手哩!”

     虞庆则说:“臣以为车骑将军史万岁必能担此重任。南方草寇若遇到史万岁这样的骁将,必然是不败即降。”

     文帝听后笑道:“敦煌戍卒史万岁,朕素知其勇。若命史万岁为朝廷大军先锋,后有处道率大军继进,朕料江南很快就可荡平。”

     杨素说:“圣上威德布于天下,江南何愁不平!朝廷大军仗天子之威讨贼, 必能所向披靡。”

     文帝说:“众将冒死而战,有功必赏。”遂下诏令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 领江南诸州军政。杨素为行军元帅,史万岁为先锋官,率步骑十万再平江南。

     且说晋王杨广因聪明好学,一向得到父母钟爱。当初文帝因他过分聪明, 心中常存疑虑,唯恐他聪明过人反招不祥,于是密令来和暗中遍视诸子之相。来和细相文帝五子之后,向文帝说:“陛下五子皆贵,而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文帝将此话转告独孤皇后。再加上杨广能说会道,凡独孤皇后所读之书,杨广无所不晓。平常母后以经史相问,杨广对答如流。文帝因读书不多,所以儒家经史常有不知之处,除独孤皇后为他精辟讲解外,询问杨广,杨广尽能知其出处。所以文帝夫妇于五子之中,唯独宠爱杨广。

     杨广奉诏从并州回到京城府邸,准备南下扬州。王妃萧氏在府中亲为杨广准备行装。这位萧妃本是后梁明帝萧岿的宠妃张姬于公元569年农历二月二日生下的一个女婴。按照当时江南的风俗,二月出生的孩子命运都不好, 而二月二日出生的孩子命运更不好,而且还会妨害父母。梁明帝萧岿非常迷信,请术士为这个女儿占卜了两次卦象都不好,于是便想将这个刚出生的女儿弄死。可张姬舍不得,便向萧岿苦苦哀求,萧岿无奈就决定把这个女儿送给远房兄弟萧岌抚养。萧岌夫妇没有孩子,对这个女婴非常疼爱,视若掌上明珠。不料这个萧氏稍长之后,十分聪明伶俐,给萧岌夫妇带来很多欢乐。这萧岌学识渊博,看到萧氏如此聪明,便在她四五岁时亲自教她书法及儒家经史。而萧氏在学习上经养父一点即通,凡所读之书,尽过目不忘。萧岌见萧氏天资如此聪颖,就对夫人说:“这个孩子将来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不是待在咱们这个小地方的人。”于是萧岌夫妇更加珍爱萧氏,并尽心教她读书学习。谁料萧氏刚刚长到九岁的时候,萧岌夫妇就先后去世。萧氏又被转养到舅舅张轲家。张轲家十分贫穷,萧氏在舅家备尝生活的艰辛,而且常常和舅父舅母一起劳作,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

     到了杨广成年之后,文帝为了暂时笼络后梁,采纳高颎的建议,与独孤皇后相商后,便和后梁联姻,欲从萧岿的女儿中选一位有文化素养的女儿为晋王妃。文帝派使者到后梁为杨广提亲。萧岿一听大喜过望,觉得能和大隋皇帝结为儿女亲家,自己这个小朝廷就可保长久的统治。于是便将家里的三个女儿都叫过来,让文帝的使者挑选。萧岿的这三个女儿虽然长得一个赛似一个,但文帝派出的使者中有术士跟随,便对这三个女儿的八字进行占卜,结果全都不合。萧岿一下子沮丧起来,但又不想失去依附大隋的机会,无奈之下,忽然想到寄养在张轲家的女儿萧氏,于是立即派人将萧氏接入宫中。一番梳妆打扮之后,出见隋朝使者。此时正当妙龄的萧氏一出现,果然光彩照人,仪态万方,经使者占卜之后,得到的是一个大吉大利的卦象。使者立即向萧岿祝贺,并将此事禀告文帝。萧岿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当作灾星要抛弃的这个女儿,现在竟然给他带来了福气,他立即厚待隋朝使者。不久便将萧氏送往长安。

     文帝夫妇一见萧氏,看到她那仪态万方、雍容华贵的相貌,便喜欢上了这个儿媳妇。又加上萧氏知书达礼,说话得体文帝立即诏封萧氏为晋王妃, 成了杨广的原配夫人。萧氏又端庄又贤惠,夫唱妻和,所以杨广小两口恩爱异常,萧氏又为杨广生了两个儿子。

     此刻萧氏正在为杨广准备南下扬州的所用之物,忽闻内线宫人来报,公公婆婆要来晋王府看望他们小两口。文帝与独孤皇后并非第一次来晋王府, 以往文帝夫妇只要闲暇,也时常便服简从到几个儿子的家中看望。所以杨广与萧氏也习以为常。萧氏得知公婆马上就要来到,立即按照杨广以前的嘱咐,将几个貌美的姬妾和年轻的侍婢送往别处藏匿起来,只留下几个老妪随身侍候。然后与杨广一起换上朴素的旧衣服,二人也不佩戴饰物,做好迎接父皇和母后的准备。当得到父母要到府上的正式通知之后,杨广偕萧妃一同到大门外恭候。

     不一会儿,文帝与独孤皇后乘辇来到晋王府外,杨广抢步上前搀扶文帝下辇,那边萧妃则搀扶独孤皇后下辇,夫妻二人一同向父母问安。文帝夫妇看到二儿子和二儿媳都穿戴这样朴素,立刻心花怒放。一边走,一边看府内除了属吏之外,只有几个相貌平平的老妪两边侍候。独孤皇后满心欢喜,遂向萧妃说“广儿最像他父皇,身边只有你这位称心如意的妻子。哪像勇儿,除了元妃外,身边常有好几个姬妾伴随,而他只喜欢云诏训一人。元妃和你一样出身皇族,父亲元考矩,如今又是我朝大臣。元妃生活严谨,是我亲自给他选的媳妇,可他就是不喜欢,偏偏喜欢上那个出身低贱的云儿,说来真让我生气。”

     萧妃说:“皇娘不要生气,大哥是太子,有几个姬妾也是应该的。”

     独孤皇后说:“什么应该的,你父皇是当今皇上,也是我夫妇二人相守。我就喜欢广儿,有你这位贤德的儿媳妇相伴,也像你们父皇和我一样,夫唱妻和,多么和睦的平民之家啊!”

     杨广在一旁说:“皇娘说得好。父皇一生就爱着皇娘一个人,心中除了天下之外,就只有皇娘了。儿臣心中也只有萧妃一人。”一边说,一边望着萧妃笑。

     文帝看到这么和睦的一对小夫妻,心中舒服极了。说道:“我今日和你皇娘来看望你们,是有大事要向广儿嘱咐,现在到你书房中去坐好了。”

     杨广与萧妃一边一个搀扶着父母向书房走去。一进书房,文帝看到那满架的书籍,不住地点头说:“你夫妻都爱读书这是我最高兴的。现在我最后悔的事就是从小在寺院中尽读,长大后读的书太少了。有时和那些学识渊博的大臣议事,他们一引经据典,我就头痛,又不知出处,只好从他们的语意中去揣摩他们要说什么了。”

     杨广说:“父皇和汉高祖一样,能知其大略,领其精要,胸中有御人之道也就足以治天下了,何用多读那些无用的书。”

     文帝说:“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比如你母后就比我读书多,有好些事我还需要请教你母后哩!”文帝一边说,一边在杨广书房中随意走动,当走到书架的另一边时,见书架上放的乐器上面都布满了灰尘,而且不是弦断了, 便是管裂了。文帝凝目向这些乐器看了一会儿,说道:“广儿果然不好声乐。这些破乐器摆放在这里,看来好久都没有用过了。”脸上不禁露出喜色。杨广素有心机,这些破乐器是他故意摆放在这里让父皇看的。今日果然被父皇看到。听父皇如此一说,心知已经收到了奇效,便上前向文帝说:“儿臣一向专注读书,又因父皇委以重任,早将这声乐之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文帝听后与独孤皇后一起坐下说:“广儿平陈建了大功,且一心关注朝政,以国家为重,不负父母所望。现在南方乱起,我与你母后已经分析了缘由。前日已经下诏令杨素与史万岁带兵再平江南,调你为扬州总管。我料你必能以怀柔之策,收江南士民之心。前番儿入建康,诛杀南朝奸佞之臣,平江南士民之怨,又以元帅之职,约束全军,不扰百姓,同时封存府库,财物一无所取,赢得了江南人的赞誉,所以朕决定再调你前往江南为朝廷抚慰江南百姓。”

     杨广听后,恭敬地立在文帝面前说:“儿臣决不负父皇所望。此去必收江南民心。武有杨素与史万岁平叛,儿臣当在文治上下功夫,确保江南长治久安。”

     文帝听后说:“广儿此去,朕有两件事要向你交代。”

     杨广说:“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文帝说:“你去江南要收揽重用两个人。”

     杨广问道:“父皇所说的这两个人是谁?”

     文帝说:“一个是原来陈朝的儒学博士潘徽。此人精通‘三礼’。当年我朝出使南陈的使者魏澹虽然也是一位礼学名家,但结果一到江南,竟被潘徽所难。回来后就向我盛赞潘徽的渊博学识。潘徽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是江南儒学的代表人物。他现在就在长安,广儿此去一定要带上此人。另一个是江南的著名高僧智顗法师。陈叔宝当初曾把他请到宫中,行三拜之礼,并请他传经说法,声名誉满江南。广儿此去要诚心善结这位高僧。”

     杨广听后说:“父皇所嘱儿臣都记下了。”

     文帝说:“还有岭南的事,广儿此去一定要尊重冼太夫人。朕随后就会下诏,慰问并厚封这位岭南人尊敬的‘圣母’。朕料广儿一定会把这几件事办好,那么江南也就很快会平定。”

     杨广听后,立即跪地向父母施礼后说:“儿臣谨遵父皇与母后之教,为父皇安抚江南。”

     文帝听后,点头说:“我与你母后一向对你寄予厚望,料想广儿此去,决不辱使命。”说罢又同独孤皇后一起召见了两个年幼的孙子。一番天伦之乐后,文帝夫妇也不在晋王府用膳,便起驾回宫。杨广与萧妃恭恭敬敬地送父母上辇,一直站在门口直到文帝的辇车远去之后方才回府。

     第二天杨广入宫,向父母辞行。同时带了几份厚重的礼物,背着父母,送给公公孙亮和若兰、绿云两位侍女。若兰与绿云久侍独孤皇后身边,早已立誓终身不嫁。如今年纪已长,且久居深宫,外人都知道她们二人是独孤皇后身边最信任的人,所以有不少人尽心巴结。二人起初还能洁身自好,但渐渐经不住诱惑,背着独孤皇后收受礼物。聪明的杨广当然知道这两个人的重要,所以每次入宫,都要带重礼暗中送给若兰和绿云,两人直受不辞,无非在独孤皇后面前多说杨广几句好话罢了。

     杨广进宫向父母辞行之后,便立即南下到江都任上,施展自己的才干。正是:平江南再立功勋,收人心一展雄才。欲知江南之乱如何平定,且看下回。

往期精彩内容请一直往下往下再往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四个字


‍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已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书店均有销售。

‍郑胜利,1946年生,南阳市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于南阳医专。他曾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数十篇,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出版有长篇小说《儿女侠情》和诗词集《南阳行》等。去年,他的64万字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出版,南阳文坛因此又多了一部帝王小说。


文内容由作者授权果果然刊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欢迎分享

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果果然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