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汉和帝】历史小说系列之北匈奴的霉运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做个博古通今的美男(女)↑↑↑




【汉和帝】历史小说系列


第四章 北伐匈奴之


【北匈奴的霉运】


  自从南北匈奴分裂之后,南匈奴靠着每年汉朝供养的金钱,天天好就好肉吃着,加上汉朝给出的牧场,南匈奴的马儿也是膘肥体壮。每次揍北匈奴真是毫不手软。
  而北匈奴呢,他们的大后方西域地区被班超控制,东边又有乌桓和鲜卑玩命的打,被贬还有丁零,再加上只认钱不认人的南匈奴。许多北匈奴的兄弟就坐不住了。
  建初8年(83)夏季,六月,北匈奴三木楼訾大人稽留斯等,率三万八千人、带了两万匹马、十万多头牛羊到五原塞归降。
  章和2年(85),北匈奴首领车利涿兵等叛逃,投奔到汉朝边塞,前后共有七十三批人。
  当时北匈奴力量衰弱,各部落纷纷离散反叛,匈奴在永平朝的僵持态势彻底改为防守,甚至连守也守不住了。
  北匈奴只好不断迁移,走向了下坡路。
  于是,北匈奴的单于决定和汉朝讲和,开放贸易。
  元和元年(85),北单于的使者向当时的武威太守孟云寄去了单于的书信,在外交使团的言语表情中,孟云感觉这次北匈奴有些真诚,看来连年的打击把北匈奴打怕了。
  孟云并不代表汉朝皇帝,于是他打发走匈奴使者后,立刻上书皇帝:“北匈奴愿意恢复同汉朝官民的贸易,还望陛下批准。”
  章帝得到消息,也是十分高兴,天下和平,还能贸易,多好啊,于是他立刻下诏批准。
  不久,北匈奴大且渠伊莫訾王等人就率领商团驱赶着一万余匹牛马前来边境,准备同汉朝进行交易。
  不过,还没到汉朝控制的区域,见上汉朝的使者,南匈奴单于毫不客气的派初轻骑兵从上郡出发对商团进行袭击。这支商团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而那些牲畜也被抢走。
  北匈奴单于得到消息十分生气,大骂南匈奴趁火打劫,同时大骂汉朝不守信义。
  元和二年(85),南匈奴单于挂了,他的儿子宣即位,新上任不久,宣就带着一千多人去打猎,开始的时候十分顺利,但是当他们赶到涿邪山的时候,南匈奴单于听到了另一队骑兵的声音。
  宣心想,完了,肯定是北匈奴的骑兵来了,此时逃跑也来不及了。于是他立刻命令手下拼命冲杀,不惜一切代价杀败北匈奴部队。
  北匈奴部队也是非常惊讶,首领北匈奴温禺犊王也不答话,率领部队冲锋,双方在草原上大肆厮杀,不久,北匈奴温禺犊王的头颅就被南匈奴取得,北匈奴士兵看到首领被砍了脑袋,也是拔马便跑,溃退回去。
  对于南匈奴事前不请示,事后不通报的行为,汉朝政府也是徒呼奈何。
  很快,北匈奴方面的使者就来到了武威,严厉斥责武威太守孟云:“我北匈奴已经准备与你大汉和解,但是南匈奴屡次攻打我们,你们不加以制止,前次抢夺牛马,这次杀害我温禺犊王,你们汉朝是什么意思?如果双方再次打仗,我们要你们尝尝马刀的滋味。”
  孟云也不了解情况,安抚好匈奴使者后,他立刻上书汇报情况:“北匈奴先前已同汉朝和解,而南匈奴又去进行抢掠,北匈奴单于会说汉朝是在欺弄他,因而打算进犯边塞。我建议,应当让南匈奴归还抢来的俘虏和牲畜,以安抚北匈奴。”
  章帝得到消息,也是震怒,不过相比于批评南匈奴,怎么安抚北匈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刘炟立刻命群臣在朝堂会商。
  开始的时候,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和司徒桓虞等大臣认为不应归还,原因很简单,那些北匈奴都是夷狄,夷狄经常不讲信用,而且他们还贪心不足,假如归还俘虏,那些匈奴人肯定大肆夸张自己的损失,让大汉朝赔偿。此例一开,汉朝就危险了。
  但是当时的太仆袁安却不同意,他说:“北匈奴以前派使者进贡请求和亲,还把被掳去的人归还汉朝,这说明他们害怕大汉声威,而不是先违背条约。孟云以大臣的身份守卫边疆,不应对夷狄不讲信用。让俘虏回去,足以表明中国对他们的宽大,而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宁,真是太好了。”
  袁安这话简而言之,北匈奴害怕大汉,所以排出使者进贡请求和亲,另外汉朝不应该不讲信用,只要归还俘虏,这样可以表示中国的宽大,而且还可以得到安宁。
  司徒桓虞听到袁安这么一说,不知怎么的,立刻改变了立场,支持袁安。
  第五伦、郑弘这二人都很怀恨袁安,如今桓虞也“叛变”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朝堂之上,双方就开始了唇枪舌剑。双方意见争执不下,皇帝脑袋很大。
  对于桓虞这个叛徒,第五伦和郑弘两人把很快就把“炮弹”打向了他。郑弘还大声激怒桓虞说:“凡是声称应当归还俘虏和牲畜的,都是不忠与皇上的人!”
  桓虞也在朝堂呵斥郑弘:“要是按照你的方法,匈奴明年就会侵入边界,你说我不忠于陛下,我看你才是不忠于陛下。”
  朝堂的声音越吵越大,第五伦和大鸿胪韦彪全都愤怒不已,变了脸色。
  司隶校尉立刻上书弹劾郑弘等人,郑弘等人也是激愤不已,既然皇帝不听我的,那我辞职吧。于是郑弘等人立刻全都交上印信绶带谢罪。皇帝不准。
  袁安这时也十分愤怒,既然皇帝你不让他们撤职,那就把我们撤职吧,于是袁安等人也把印绶交给皇帝请罪。
  章帝看见老臣为了这个事情争先辞职,立刻下诏答复安抚群臣:“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讨论,迟迟不决,群臣们的意见,各不相同。”“大事需要集思广益,政策需由众人商定。为人忠诚、行事正直而和睦相处,这才符合朝廷的礼仪,缄默不语压抑情志,不是朝廷的福气。”
  “大家仗义执言,为国为民,你们这些人有什么过失要谢罪?请各自戴上官帽,穿上鞋!”
  接着,章帝便下诏决定:“江海所以成为百川的首领,是由于其地势低下。汉朝略受委屈,又有什么危害!何况如今在汉朝与北匈奴之间,君臣的名分已确定。北匈奴言辞恭顺而守约,不断进贡,难道我们应当违背信义,自陷于理亏的境地吗?现命令度辽将军兼中郎将庞奋,用加倍的价格赎买南匈奴所抢得的俘虏和牲畜,归还给北匈奴。而南匈奴曾杀敌擒虏,应当论功行赏,一如惯例。”
  章帝这个诏书可以说很完备,他一方面同意袁安的意见,还提出了自己的补充意见:为了让南匈奴能够好好工作(防住北匈奴),奖励南匈奴,让他们不要产生错觉。
  归还俘虏之后,北匈奴和汉朝又一次进入了休战,南匈奴也不找北匈奴的麻烦了。
  但是后来,不受汉朝节制的鲜卑人杀向北匈奴,北匈奴早就奄奄一息,这一下更是被鲜卑打败,北匈奴的优留单于在战斗中被杀,鲜卑人还剥下了匈奴单于的皮带回部落。
  此战之后,北匈奴更是衰微。但是随着单于位置空缺,北匈奴再次发生了大乱。屈兰储等五十八个部落走投无路,带着二十八万男女,来到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各郡,向汉朝归降。
  北匈奴本来已经够惨了,但是老天爷似乎还没玩够,不久北匈奴单于地区产生了饥荒,人要吃奶,马要吃草,现在什么也没有,而且北匈奴自己又发生内乱,每年有数千走投无路的北匈奴人向南匈奴投降。
  南匈奴单于看着自己的部落慢慢崛起,有了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统一南北匈奴。
  南匈奴单于不是傻子,他知道汉朝只是把他们作为雇佣兵抵御北匈奴而已,现在北匈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一旦北匈奴被干掉,那些空着的地方,丰美的水草,就不知道是谁的菜了。再加上,南匈奴单于也对北匈奴聚居地区垂涎三尺,所以他希望统一南北匈奴,扩大自己的部众,如果时机成熟,再反抗汉朝。
  章和2年(88)七月,南匈奴单于上书朝廷:“臣世代蒙受朝廷恩德,无法计算。孝章皇帝谋虑深远,想建立功业,所以命令乌桓、鲜卑攻打北部敌虏,砍下单于的脑袋,进攻破坏他们的国家。现在刚刚投降的虚渠等人自己到臣这里说:‘去年三月中旬攻打北虏王庭,北单于被南部军队重创,又害怕丁令、鲜卑,就远远逃走,依傍安侯河西岸。今年正月,骨都侯等人又一同立单于的异母兄右贤王为单于,北部的人因为兄弟争夺单于职位,都各自离心溃散。’”“臣同诸王、骨都侯以及刚刚投降来的首领一起商议谋略,都说应该趁着北部敌虏分裂争夺,出兵讨伐,击败北部,成全南部,合并为一个国家,使汉家永远不再为北方担忧。”
  “这个月的初八,刚投降的右须日逐鲜堂轻装从北单于庭远道前来投奔臣,说北部敌虏各部大多想归顺朝廷,但耻于自己主动投奔,所以没有人前来。如果派兵急驰攻打,必然有人响应。今年不派军队去,恐怕他们又合为一个整体。”
  “臣考虑先父投奔汉朝以来,蒙受朝廷恩德,为我们严守边关,设立侦候,派大军护持,长达四十年。臣等在汉地方长大,张口就吃到粮食,一年四季得到的赏赐,动辄用亿万计算,虽然垂衣拱手,安然入睡,但惭愧的是,没有根据义报答并效力于朝廷。”
  “臣愿意征调国内以及各部原属胡人的刚投降的精兵,派左谷蠡王师子、左呼衍日逐王须訾率领一万多骑兵由朔方出发,左贤王安国、右大且渠王交勒苏率领一万骑兵由居延出发,约定在十二月份一起在北匈奴会合。臣率领剩下的一万兵力驻守五原、朔方边关,作为抵御和防守。”
  “臣素来愚昧浅薄,加上兵力缺乏,不足以防守内外。希望朝廷派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以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合力北征,使北地太守和安定太守各自驻守要害地方,希望能凭藉圣明皇帝的神威,一举平定北部。臣之国家的胜败,基本就在今年。臣已经吩咐各部整肃兵马,到九月祭祀天神的时候,全部在黄河岸边集结。希望陛下体察哀情予以裁断!”
  南匈奴单于眼光很毒,他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足以击败北匈奴,所以只能让汉军名将北伐,才能打败北匈奴,而分胜利成果的时候,汉朝不可能要那些草原,南匈奴正好可以混一南北,统一匈奴。
  当时,汉章帝已经去世,窦太后行使皇帝的权利,在看到这封奏疏之后,不懂军事的她也是一团浆糊。好在她并不愚蠢,立刻派人召见耿秉,商量对策。
  耿秉是汉朝名将,多年都在边疆作战戍守,对于匈奴也是了若指掌。
  他仔细地阅读了南单于的奏书,思虑良久之后说道:“太后。从前武帝穷极天下的力量,想使匈奴臣服,没有赶上好的时机,事情最终没有成功。宣帝时代,正好呼韩邪前来投降,所以边境的百姓得到安宁,内外成为一家,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六十多年。到王莽篡位,改变匈奴的称号,无休止地消耗骚扰他们,单于遣才背叛。光武帝禀受天命,又对匈奴安抚接纳,沿边被破坏的各郡才得以恢复。乌桓、鲜卑都想归顺德义,威震四方的夷人,其功效达到如此境地。”窦太后问道:“你说的我都听说过。但是先皇刚刚驾崩,新皇年幼,这个时候出兵匈奴,时机是不是恰当?”
  耿秉立刻跪下请求道:“北部的敌虏分裂相争,此乃我国幸事,这个时机千载难得,只要我们以夷攻夷,用南匈奴打北匈奴,就会对我国有利。希望太后不要丧失良机,答应南匈奴的请求。”
  窦太后说:“既然这样,那就答应他们的要求,但是南匈奴单于希望耿将军北伐匈奴,不知耿将军意下如何?”
  耿秉说道:“太后。自光武以来,臣耿家世受皇恩,臣也是受明帝和先帝的恩情,此恩没齿难忘。太后要臣打匈奴,臣便北伐匈奴,为国家出力。”
  太后大喜,立刻说道:“好好,耿将军,你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不过你暂且回去,等待消息去吧。”
  不久窦太后下诏交给群臣商议讨伐北匈奴一事。
  朝臣也立刻出现两派意见。据《资治通鉴》记载,这时尚书宋意上书说道:“匈奴人轻视礼仪,没有君臣上下之分。强悍者则称雄,弱小者便屈服。”(匈奴反复无常。)
  “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讨伐他们的次数已很频繁了,但所得的收获,不能补偿国家的损失。”(讨伐得不偿失。)
  “光武皇帝亲身经历过战乱,显示天地间无与伦比的英明,乘匈奴人前来归降的机会,对他们采取了笼络豢养的政策。于是边疆人民获得生机,减除了劳役,至今已经四十余年了。”
  “现在鲜卑顺服汉朝,斩杀及俘虏北匈奴数万人,汉朝坐观成败,安享巨大成果,而百姓并不感到辛劳。汉朝建立以来的功业,这是最伟大的一项。所以如此,是因为异族相互攻伐,而汉军却全无损失。”(不打毫无损失。)
  “据我观察,鲜卑攻击北匈奴,是由于抢掠对他们有利;而将战功献给汉朝,实际上是贪图得到重赏。”(鲜卑以此牟利)
  “如今若是允许南匈奴回到北匈奴王庭建都,那就不得不限制鲜卑的行动。鲜卑外不能实现抢掠的愿望,内不能因功而得到赏赐,以其豺狼般的贪婪,必将成为边疆的祸患。”(鲜卑为患)
  “现在北匈奴已经向西逃遁,请求与汉朝通好,应当乘他们归顺的机会,使之成为外藩。巍巍的功业,莫过于此。如果征调军队,消耗国家经费,以听从南匈奴的意愿,那就是平白丢掉了最佳策略,放弃安全,走向危亡。对南匈奴的请求,实在不可应许。”(总结)总之,宋意认为,讨伐匈奴,不仅得不偿失,还有可能使得鲜卑做大。只有和平共处,才能防止北部重新出现大患。
  宋意的担心不无道理,后来北匈奴被赶走,鲜卑人很快就占据北匈奴故地,汉朝毫无办法,正如宋意所说。
  但是窦太后已经下定决心,尽管不准南匈奴回到故都,统一南北匈奴,但是北伐计划已经确定。令人震惊的是,杀害刘畅的主谋窦宪竟然将作为汉军主将北伐匈奴。
,反而将作为汉军主将北伐匈奴,真是世间奇谈。


via:天涯/阳光明媚BO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