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为创作历史小说《汉家天下》行走5000公里 书人书事

2023-05-10 14:56:27


缘起

为了搞清楚古人怎么生活而出发


曾写作张居正、魏忠贤、武则天等多名历史人物传记的清秋子,并非历史学家,而是一个中文系毕业的独立作家。他如何透过时间的迷雾,去追寻和书写古人的故事?


“我写历史小说也感到很困难。”清秋子说,每一代年轻人看上一代人都是非常保守的,30年前,年轻的他也一样,浑身充满了叛逆和调侃,觉得前代的人非常老朽。所以,当他决定要写历史故事的时候,他感到非常茫然,脑海有无数问号:古人是怎么生活的?怎么打仗的?怎么相处的?心理动机如何?


清秋子细读历史书,《史记》里有对楚汉相争有生动描写。“但是,中国古书不像现在,一场大战役不到一百字就写完了。变成小说,怎么从一百字里演绎出一部小说?”开始写第一部的时候,清秋子便对很多历史细节拿不准,需要依据记载用想象去填补。


为了把小说写得更逼真,清秋子最终决定和出版方到实地走访。他们开了车,西起虎牢关、东至乌江渡口,遍寻大泽乡、丰县、沛县、古荥镇、鸿沟、垓下、霸王戏马台、乌江镇等古迹地,展开一场楚汉战场的寻访之旅,全程共计5000多公里。


行走途中,历史的图景,逐渐清晰起来。





对照

有些场景想象和现实相差很远


清秋子到了郑州市古荥镇,刘邦和项羽的决战之地。清秋子面对着一堵杂草丛生的土墙。荒芜的土墙,竟是当年战争的城墙。清秋子感慨于物是人非的凄凉。


清秋子说,汉代的城墙,多用土夯成,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如今,残墙仍在,有十多米高。但因为土好,近年来被盖房子的人挖去一些。站在土城墙边,他遥想着两千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又想到此时此景的凄凉,热闹与冷清对比,物是人非,很是感慨。


行走途中,清秋子感受到了想象和历史场景之间的差别。清秋子举著名的“鸿沟”为例说,当年楚汉相争,打仗四年,曾以鸿沟划地为界,东楚西汉。楚河汉界由此得来。而今,当年的楚河汉界,河已不在,只剩下一条泥泞的小路。鸿沟两侧各有一座山,两千年前,刘邦项羽各占领了一座山,各聚集十万人马,僵持两年多,谁也进不了一步。


“一开始接触资料以为高耸入云,到现场一看,两座山是小山包。”清秋子感慨,不到现场看,真的想象不到当年两军僵持之处,就是两个小山包。同样的,在清秋子的想象中,,到现场一看,不过是一座小山。


清秋子“触摸”到了历史的细节。





感受

行走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感中


在刘邦的故乡沛县泗水亭,清秋子看到了一口古井。当地人跟清秋子说,当年,刘邦回到故乡的时候,大摆宴席宴请老乡,把这口井的井水都打干了。清秋子正惊叹这段历史,沉浸在对历史的想象中,抬头间,却看到了一个售卖饮料的现代“水吧”。


思绪突然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这种强烈的反差,在这场旅途中反复出现。”清秋子说,在垓下四面楚歌之地,在乌江边,他都久久伫立,思索古人的所行、所想。


“我们活在历史之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历史分不开。”这是清秋子此行的一个感受,清秋子说,历史厚重,延绵不断,我们现在使用的词语和所讲述的故事遗迹仍在——鸿沟、楚河汉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霸王别姬……行走其中,冲击心灵。


5000多公里,虽是开车前往,但路途颠簸,清秋子住过镇子上的旅店,和卖瓜的老百姓聊过天,搭过三轮车前往遗址,吃了很多吃不惯的饮食,算得上吃了苦。


但清秋子所收获的,都将体现在他仍在写作的小说中。


本文转自公众号嗎哪書房


拓展阅读

清秋子先生聚焦西汉初年这段云谲波诡的历史,写出了长篇历史小说《汉家天下》的恢宏长卷,一共包括部,内容涵盖西汉王朝前期的崛起历程,从“萧何月下追韩信”事件起,至霍光专权止。目前已出版以下两部:



第一部《楚汉相争》 从萧何月下追韩信开始,写到项羽乌江自刎止。作者以气韵沉雄而又灵动的文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刘邦、项羽两大军事集团中的多位典型历史人物,写出了他们的功业、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第二部《刘邦定鼎》,为你揭秘草根皇帝刘邦是如何走向权力巅峰的,他有何异于常人的爱恨情仇,他的软肋在哪里,以及他近乎悲壮的命运结局。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