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刘凤诰传奇(有声长篇历史小说)

2023-05-10 14:56:27


刘凤诰传奇(五十章长篇历史小说)

第七章 江西馆金门结友

刘凤诰中了举人的消息传回萍乡赤山,刘府上下一片欢腾。有人主张做酒庆贺。刘凤诰不同意。他说:“上次做进学酒,就有来闹事。我们当然不怕,但大肆张扬确实不好。况且我家也不富裕,总要长辈们花钱我于心不安。如果托祖宗庇佑能考中一甲进士,那时再来决定。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明清科举制规定,中了举人之后还有两场更重要的考试。一是会试(也叫春闱)。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由朝廷派大臣任正、副主考,合格者录取为贡士。再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亲王、大臣监考,大学士、部院大臣评卷。考试内容除经、史、时务之外,主要考八股文和诗赋诗联。殿试合格者录取为进士。进士又分为三甲,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人数十余名(可多可少);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人数比第二甲更多些。所以能中第一甲进士,乃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为了这一荣耀,读书人往往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终老一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前面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便同意了刘凤诰的意见。于是刘凤诰闭门谢客,潜心读书。以便应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看看快到十二月了。刘凤诰得起程赴京了。因他家境贫寒,雇不起马车,只能步行。从萍乡到北京有好几千里路程。他必须提早上路,才不会耽误考试。他简单地收拾好行礼,来到父母亲的房间向父母亲辞行。磕头之后,刘凤诰说:“孩儿要去北京参加考试,恐怕有几个月的时间。孩儿不在家的时候,望父母亲保重身体。”父亲病了,躺在床上,听说儿子要去京城赶考,挣扎着要坐起来。刘凤诰连忙按住他,说:“父亲躺着别起来。孩儿不孝,要离开你一段时间。望你按时吃药,早日康复。”

母亲彭氏眼眶湿了,连忙扯起围裙擦了擦眼睛,转身走到床边,从床头柜里掏出一个包来。打开之后,原来是三贯铜钱。她拿起这三贯铜钱,交到儿子手上,说:“儿呀,我们是作田人家,赚钱难啊。你这次去北京参加大考,你爸身子骨一向不好,老是咳嗽,不但赚不到钱,还要拿钱给他抓药。为娘的拿不出更多的钱了,只有这点钱,路上要省着用。”刘凤诰哽咽着接了过来,郑重地装进包袱里。刘凤诰拜别父母亲,起身要走,彭氏却跟了出来,说:“儿呀,为娘送你一程。”刘凤诰不肯,但母亲坚持要送,母子二人相互搀扶着走了出来。

听说刘凤诰要赴京会考,左邻右舍都来送行。族长也手提十贯铜钱赶来了。刘凤诰接过大家的钱物,一一向大家施礼。送到赤山桥上,刘凤诰无论如何也不肯让大家再送了。于是乡亲们和刘凤诰挥手告别。彭氏扬着手高声说:“儿呀,不管中与不中,考试完了就快点回家!”刘凤诰也大声回答说:“娘放心吧,儿子记住了。”

却说刘凤诰告别父老乡亲,一路省吃俭用,餐风宿露,好不容易来到北京。当时已是三九严寒时节,南方已经大雪飘零,北方更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刘凤诰想找个旅馆早点住下来,一问,价格贵得惊人。刘凤诰连忙退了出来,这才想起,有人曾告诉他,为方便地方举子赴京参加考试,江西省在宣武门外建了一个江西会馆,在那里吃饭住宿比较便宜。刘凤诰初次进京,只见到处高门大院,不知东西南北。找人打听,几经曲折,才找到江西会馆。这时已经是黄昏时分,大门早已关了。他抬头望了望“江西会馆”四个字,确定无疑之后,才举起手来叩响门环。

一会儿,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条缝,门缝里伸出一个狐皮脑袋。狐皮脑袋四处张望了一下,发现了背着一个破旧包袱、打着一把破油纸伞、冻得嗦嗦发抖的刘凤诰。他说:“这里不收留一般旅客。”说罢便要关门。刘凤诰连忙上前解说:“学生是萍乡举子刘凤诰,来北京准备参加明年春上的大考。因风雪迷路,来得晚了,还请老板行个方便。”

这狐皮脑袋姓赵名万山,在店里当伙计。见刘凤诰说得实在,便立即让了进来,安排他住在最后一排的单人宿舍里。一会儿这伙计打来一盆热水,端来一碗热饭和两个菜,说:“今天大晚了,老爷将就些。”刘凤诰连忙道谢,狼吞虎咽将饭菜吃个精光。洗了脸和脚之后,钻进被窝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刘凤诰醒来时,天已大亮了。他简单洗漱一下,就急匆匆往外走。不料劈面碰上了赵万山。赵万山立即站着,问道:“刘老爷去哪里?”刘凤诰说:“昨晚睡过头了,现在想去食堂吃早饭,不知是否还可进餐?”

万山道:“住在这里的老爷们一般在外面进餐。会馆里也有个餐厅,是我们这些下人就餐的地方。如果老爷不介意,现在应当还有早点吃。”刘凤诰本来就想找个便宜的餐馆就餐。现在听说会馆里有餐厅,正中下怀,问明去处,便连忙朝餐厅走去。

来到餐厅里,大多数人已经吃完饭走了,只有临窗的一张桌子上还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在进餐。刘凤诰端着打来的饭菜四处张望,只见那位书生站了起来,向刘凤诰招手,说:“那位仁兄,如不嫌弃,咱们一起共进早餐如何?”

刘凤诰正有此意,连忙来到这位书生桌子前,放下饭菜,打个招呼,便边吃边聊了起来。原来此人姓邱名庭隆,袁州籍举子。因家境贫寒,来到京城,也是节衣缩食过日子,但谈吐不俗。也是有缘,两人在一桌吃着聊着,竟意气相投,一见如故,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俩人一合计,决定辞退单人房,找个双人间住了下来。一来早晚温习功课好相互提示、切磋,二来因为俩人家境都不富裕,这样住可省几个钱。

这天从户部传来消息:会考定在明年二月初十。刘凤诰清算一下带来的铜钱,所剩无几了。而到考试时还有一个多月,每天吃饭、住宿都要付钱,这如何是好?他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真是一个铜钱急死英雄汉。

邱庭隆见状,淡淡一笑,说:“刘兄聪明一世,怎能被几个铜钱难倒?”

刘凤诰说:“兄弟莫取笑了。我在京城举目无亲,借贷无门,你叫我该怎么办?”

邱庭隆说:“凭刘兄满腹经纶、生花妙笔,去琉璃厂摆个小摊,售文卖字,赚些银两,定可渡过眼前难关。”

刘凤诰一听,觉得是个法子。但还有些犹豫:自己毕竟是个举人,街头卖字成何体统?邱庭隆看穿了刘凤诰的心事,便笑道:“昔日名士卓文君当街卖酒,皇叔刘备也曾卖过草席。刘兄你舞文弄墨,俗事雅做,有何不可?”

刘凤诰听后心头一亮,眉头舒展,说道:“就依兄所言,琉璃厂卖字去!”

这个生意好做,文房四宝是现成的,只要借一张桌子,一张凳子,然后竖一面旗子,上书“代写书信、对联”,就正式开张了。头两天生意清淡,第三天来了一位水酒店老板,请刘凤诰写一幅对联。

何谓水酒?就是用糯米酿成的酒,相当于萍乡的老冬酒。这位老板要刘凤诰写的对联有点难,他要求对联中不可出现“水酒”二字,但又要让人读出“水酒”二字来。润笔银两从优。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就做不成这笔生意。但这样的题目却难不倒刘凤诰。刘凤诰听完老板的要求后,微笑着点点头,悠然地摊开红纸,提笔蘸墨。此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只见刘凤诰笔走龙蛇,红纸上出现两行行草:

   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然后潇洒地落款:江西萍乡刘凤诰书。京城识货的人到底多。一会儿掌声雷动。原来这是两句熟语,一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另一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刘凤诰将两句话的最后一个字省去,但人们一读都能读出“水酒”两个字来。正因为省略了这两个字,就恰恰增重了这两个字的分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因此,刘凤诰文名大振。

有一天,一位理发店老板请他写对联,他提笔便写:

虽属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这里的“毫发”和“顶上”都是一语双关,妙趣横生。

有一铁匠铺老板听说刘凤诰的对子写得有趣,也来请刘凤诰写一幅对子。刘凤诰一问师徒籍贯,师傅是老北京人,徒弟却是江南人。刘凤诰听了,微微一笑,提笔写下一联:

    三间东倒西歪屋,两个南腔北调人

人们读后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不得和佩服作者的机智和对联的幽默。于是刘凤诰生意兴隆、收入颇丰。

渡过了这一难关,邱庭隆也为朋友高兴。眼看大考日近,刘凤诰收了写字摊子,与邱庭隆一起温习功课,准备迎考。

会考的日子终于到了。刘凤诰、邱庭隆等十几个本省举子一同到礼部参加会试。三场考罢,刘凤诰、邱庭隆等都高中贡士。

殿试那天,他起了个早,穿戴整齐,精神抖擞,会同本省十名新科贡士一同往紫禁城而来。



章已完结,请明天阅读《第章》

综合整理:芦溪新视界    著作者:甘仲国

承接:企业微视频、微广告拍摄、航拍、后期及广告发布、各行各业网络直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