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艺】长篇连载历史军事题材小说《西汉开国》之四十五

2023-05-10 14:56:27

陕西法帮网sxfabang 

关注微信号每天收听我们的消息

陕西法帮网为您推送各种法律知识


   编者的话

  律师朋友刘杰与汤迪军一起,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西汉开国》,已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发行。可喜可贺可赞!

  该书重点记叙了大秦帝国灭亡后,群雄并起、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的一段既腥风血雨、又充满智慧的辉煌历史。作者从这一时期到汉武帝刘彻即位70余年间众多的历史素材中,挑选精彩的篇章编著在一起,且特别记载了该时期流传的成语、名句、谚语和历史遗迹,值得一看。

  本网征得刘杰和汤迪军先生同意,自即日起连载《西汉开国》,希望对众网友有所裨益。

  该书16开,26印张,40万字,定价58元。欲购买者可与刘杰本人联系,电话18966727148。

  二十 回拒游说,韩信发誓不叛汉

  盱眙人武涉奉了项羽的密旨来到了齐国,他去拜见齐王韩信。见面后武涉先是代表项羽祝贺韩信成为齐王,然后又说了许多溢美之词。

  见到项羽派人来道贺,韩信感到意外。无论从哪方面说,也轮不到他项羽来祝贺,毕竟现在汉楚还处在对抗阶段。但是楚使既然来了,韩信仍然照常按礼节接待,并让来使转达对项羽的感谢。

  武涉看到韩信心情不错,就将话头转向。他开始劝说道:“长久以来,,人们实在无法忍受了,才相继起来反抗暴秦。灭掉秦国后,项王在咸阳按照在亡秦战斗中的功劳列土封王。从此天下没有了战争,士兵也各归故里,百姓安居乐业。后来是汉王首先在汉中起兵东进,占领封国,抢占封地,把三秦纳入自己手中,搞得天下人心惶惶。所有这些举动,项王并没有对汉王有过多计较,念其当年第一个进入咸阳的功劳,承认其在关中的既得利益。但汉王并未就此罢休,又带兵东出函谷关,占领韩魏诸国,继续东进攻楚。汉王的企图很明显,他要把整个天下都攻占下来,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汉王的贪婪太过分了,几乎达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

  韩信静静地听武涉讲,没有插嘴。话到这儿,他已经听出,武涉此次使齐的意图了。

  武涉正说在兴头上,看韩信听得挺认真,心气更高了。他接着说:“据我了解的情况看,汉王是个不讲信义的人。他几次置于项王的掌握之中,但项王念及当年起事时的兄弟情义,不忍心将汉王置于死地,让他得以活到今天。可是汉王却不知恩图报,一旦脱身就翻脸不认人,违背誓约,组织力量攻打项王。由此可见,汉王完全是一个没有半点儿诚信可讲的人,将军值得为这样的人卖命吗?将军投奔汉王后,得到他的重用,为汉王统率汉军攻城略地,立下赫赫战功,先后收复三秦,攻陷魏、赵、燕、齐诸国。但到头来,汉王绝不会放过将军,必陷您于死地。”

  听到这儿,韩信有些听不下去了。武涉的一番说辞,危言耸听,让他觉得有损汉王的形象,有离间他们君臣关系的嫌疑,韩信有些不耐烦地站了起来。

  武涉见状,连忙也站起,走到韩信跟前说:“将军不要生气,听在下把话说完。依我之见,将军能够活到现在,是因为项王还在。当今天下,汉楚相争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将军,将军向汉则汉王胜,将军向楚则楚王胜。如果今天将军帮助汉王打败了项王,明天汉王就会回过身来收拾将军。听说将军早年也曾在项王帐下任职,和项王有交情,在这个关键时刻,将军为何不对天下人宣布叛汉,与汉楚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将军是个聪明人,做何选择,您自己决定。但此机会难得,眼下这个时机一旦失去,就再也等不来了。”

  武涉的一番话,听着不顺耳,却也切中要害。韩信自从修武失兵权后,就感觉到汉王对自己存有戒心,但此次占领齐地后请求汉王封他为齐国假王,也是为了让汉王确认他韩信在征战中的功劳和地位。除此之外,韩信并没有非分的想法,他没有想过背叛汉王,也不愿去做背叛汉王的事情。当年汉王顶住压力拜他为大将军的知遇之恩,牢牢地铭刻在他的心上,为汉王受再大的屈辱也值得。

  韩信看了一眼等他回答的武涉说:“当年我在项王手下任职时,项王给我的官不过是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执戟的卫士。在士兵部署时,项王对我提出的建议从来都不采纳,正因为如此,我才离开项王到汉中投奔汉王。投汉不久,汉王了解我的能力后,充分地信任我,授给我大将军的印符,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把汉军仅有的几万人马全部交给我指挥。与汉王相处时,汉王解衣而衣我,汉王推食而食我,对我的意见,言听计从。正是由于汉王对我的信任,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对我如此亲近和信任,我却要背叛汉王,对天下宣布叛汉自立,你觉得这样做厚道吗?我明确告诉你,我韩信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宁死也不会做出背叛汉王的事情来。你回去吧,代我感谢项王的一片好意。”

  韩信说完,示意侍卫送客。韩信的态度,让武涉无话可说,他只好告辞。

  楚使武涉来访,都被蒯通看在眼里。蒯通清楚武涉这次使齐来干什么,但武涉怏怏地离去,让蒯通很是担心。他知道武涉并没有说服韩信叛汉,韩信一定是回拒了项羽的建议。如果这样下去,自己依靠韩信在齐自立,与汉和楚三分天下的目的就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就无法实现了。

  蒯通本来就是一位著名的纵横家,面对秦末时的乱象,他看在眼里,等待时机。当年蒯通帮武臣占取赵地后,并没有看上武臣的为人,没有去追随他。后来武臣被杀,他只好继续浪迹于市井中。项羽、刘邦的纷纷崛起,令他感到机会来了。无奈项羽身边有范增,刘邦身边有张良,他感到自己暂时无法找到依靠。后来韩信的北征终于让他抓住时机,蒯通决定追随韩信,依靠韩信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现下,蒯通要去向韩信申明大义,当然像武涉那样直接说服韩信自立是行不通的,必须另辟蹊径来说服他。

  蒯通见到韩信后,直截了当地说:“主公,我早先学过相术,至今也没有忘记。”

  韩信这几天也在深思楚使武涉来访时说过的话,尽管他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但也免不了思前想后地勾起许多联想和预测。今天见到蒯通来见,也觉得有些话可以与他更深一步地聊聊。见蒯通说会看相,便随口问道:“不知先生看相的水平如何?”

  蒯通说:“一个人的贵贱在于骨质,喜忧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我常用这三条来相互参验和印证,几乎没有算错过。”

  韩信正为自己的前程焦虑,见蒯通这么一说,他便来了兴致,就对蒯通说:“那好,请先生给我相相。”

  蒯通说:“请主公屏退左右,以免我口无遮拦将一些关于你身上的瑕疵传了出去,有损主公的美誉。”

  韩信挥手示意左右退下。

  蒯通于是说:“依据主公的面相,最多不过封侯,而且危机四伏,终日不宁;但看主公的背相,则贵不可言,前程无量。”

  韩信说:“这话有什么说法?”

  蒯通说:“当年天下大乱时,各地英雄豪杰纷纷建号称王,天下有志之士纷纷响应。众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如何能尽快推翻暴秦的统治。如今楚汉争夺天下,战火连年,人们饱受战争之苦,无数平民百姓肝脑涂地,多少父子尸骨散落在荒野中,百姓叫苦不迭。三年来楚汉发生过多少次战斗,到如今也分不出胜负,双方的锐气也受到了很大的挫伤,谁也无法将对方一举击溃。长年战争使粮仓里的粮食所剩无几,天下百姓疲极生怨,无所皈依。我认为眼下的形势,如果没有一位圣贤出面,便无法终止这场战争,平息眼前的乱象。依我看,这位圣贤正是主公您哪!主公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如果主公认为这样做不妥当,依我之见,不如与汉楚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三方实力相当,谁都不敢贸然行动。这样一来,凭主公的智慧和才能,凭借着强大的齐国和主公手下众多的兵力,再联合燕、赵诸国,便可以平定天下,再立诸侯。到那时,各诸侯必将感激主公的恩德,心甘情愿地跟随您,朝拜齐国。主公拥有辽阔的地域和胶河、泗水一带肥沃的土地,对内加强政权建设,休养生息,对外安抚调解诸侯间的恩怨,使诸侯间和平相处,互相尊重。”

  蒯通说到这儿顿了一下,看韩信并没有什么反应,连忙又补充了一句:“我听说,‘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望主公仔细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韩信的确没有被蒯通的一番话语说动,他看着蒯通认真地说:“汉王待我甚厚,我不会做出有愧于汉王的事来。我也听说,‘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如今我怎能恩将仇报,见利忘义呢!”

  见韩信并不动心,蒯通仍不放弃,想再做努力。他很明白,自己的未来寄托在韩信的身上。韩信荣则他蒯通才能荣,韩信败他蒯通则死无葬身之地,鼓动一位有实力的大将军背叛他的主人本身也是有相当的风险。

  蒯通又说:“主公以为忠于汉王,就能依靠他成就一番事业,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当年张耳、陈馀交情深厚,两人立下刎颈之交让世人敬仰,但张耳被困巨鹿时,陈馀见死不救,两人反目。以后张耳投靠汉王,率领汉军在泜水之畔杀死陈馀,两人所谓情义最终为天下人所耻笑。如今,主公与汉王的交情怎么能比得上当年张耳与陈馀呢?春秋时吴、越之战中,大夫文种、范蠡吃苦受罪为了让越国生存下来,帮助越王勾践重新复国,最终灭了吴国。但勾践坐上王位后,却杀了文种、逼走范蠡。野兽都被杀完了,猎狗也就没用处了。主公对汉王的忠信能比得上文种、范蠡对越王勾践的忠信吗?主公带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先后定三秦、过黄河、虏魏王、擒夏说、攻井陉、诛陈馀、占领赵国、威服燕地和平定齐国,又打败楚军二十万大军,斩杀楚军大将龙且,真可谓战功赫赫,无人匹敌。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天下,没有第二个人的战功能比得上您。在这个时刻,您即使同意去投奔项王,项王也不敢相信您。继续留在汉王帐下,汉王君臣谁不对您心怀警觉和恐惧。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步,到哪儿去找到自己的安身立足之地呢?主公身为人臣,却具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我真为主公的未来感到担忧啊!”

  韩信是个有主见的人,自己认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见蒯通在一旁喋喋不休地劝说,显得有些不耐烦了,就对他说:“你不用说了,我自有主张。”

  过了几天,蒯通又来拜见韩信,几天前的劝说之后,韩信似乎也没有对他流露出反感。蒯通感到他的话可能起了作用,便找机会再向韩信讲明利害,希望他尽快做出决断。

  蒯通见到韩信说:“人常说,能够听取别人的忠告,就预示着事情成功的把握很大,而善于事前谋划,则是事情成功的关键。自古以来,听了别人错误的建议,而且按照这个建议去做事而能成功的,实在是太少了;听了别人的建议,马上就能辨别出好坏,当今世上十人不过一二罢了。对这样的人,别人是无法用言辞左右他,让他改变主意的。现实生活中,一个宁愿做随仆、杂役的人,自然会失去做万物之主的机会。一个固守着几斗几石俸禄的人,也无法做到卿相的位置。所以明智的人做事,一旦得到机会,往往会当机立断,假如犹豫不决,必将失去机会而且结果非常糟糕。一个过分拘泥于细枝末节而忘记了天下大事的人,一个明明知道自己的命运走向而又不敢或不愿去付诸行动的人,往往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说,‘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虽有舜尧之智,吟而不言,不如聋哑之指麾’。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告诫人们,看准了方向要立即行动。一个人成就功业非常艰难,而要失去功业却十分容易;一个人要获得一次这样的时机非常难,而要失去大好的机遇却十分容易。主公眼前正握有成就功业的大好时机,一旦错过就再也得不到了,请主公仔细考虑,当机立断。”

  韩信说:“我为汉王立下许多战功,攻下不少城池,不管怎么说,汉王也不会薄待我。今天就说到这儿,你先回去吧。”

  蒯通见韩信仍不动心,只好告辞。他本来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追求都押在韩信身上,希望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在他这里得到充分地展示,谁知韩信誓死不愿叛汉,搞得自己心灰意冷。蒯通离开韩信后,顿觉前程茫茫,再留在韩信身边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假如他的话被传了出去,说不定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第二天,蒯通走出家门,他的衣服破烂,披头散发,两眼发直,嘴里不停地嘟囔着什么。邻人们相互通告,蒯通疯了!的确,人们见他迈着疯人的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原野走去。去哪里?无人知晓。

  韩信对刘邦的忠诚无疑为刘邦夺取天下,成就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假如韩信有丝毫叛汉自立的私念,刘邦能否成功便成了一个疑问,历史将在这个时候出现极大的变数。

本文来源:陕西法帮网

本文作者:刘杰、汤迪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更多详情回复‘帮助’二字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我和10W+中间就差你一次zhuan发

【微文艺】长篇连载历史军事题材小说《西汉开国》之三十九


【微文艺】长篇连载历史军事题材小说《西汉开国》之四十


【微文艺】长篇连载历史军事题材小说《西汉开国》之四十一


【微文艺】长篇连载历史军事题材小说《西汉开国》之四十二


【微文艺】长篇连载历史军事题材小说《西汉开国》之四十三


【微文艺】长篇连载历史军事题材小说《西汉开国》之四十四

      、谋求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的社会工作者开设的专业性网站。它已在有关部门备案,宗旨是“关注民情,服务百姓,践行法治,善始善终”。

微信号:sxfabang

腾讯、新浪微博:@法帮服务

官方网站 ~www.sxfabang.com

特别推荐,官方有偿咨询群 
长按二维码就可以识别进入啦!

喜欢就转走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