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第三十四回

2023-05-10 14:56:27

‍‍‍‍第三十四回  李太师上表决大计  宇文恺复官展奇才

     话说文帝退朝 , 夜已初更 , 刚出宫门 , 只见独孤皇后在若兰和绿云的陪伴下 , 由宫人提着一盏灯等候在那里。文帝一见 , 心中一阵激动 , 说道 :“每天劳皇后迎送 , 我心中已经不忍 , 今天这么晚了, 你怎么还候在这里 , 小心着凉了。”

     独孤皇后微微一笑说 :“知道皇上今日商讨大事, 我放心不下 , 所以一直守在这里。你们几个把这饥饿也给忘了。我本想让若兰再给你们送些吃的 , 只恐打断你们的话题。卧室内已经为你准备了点心 , 快回房中吃了充饥吧!”

     文帝望着灯光映照下的皇后 , 依然那样动人。句句关切的话虽然平平淡淡 , 但那是他们夫妻二人半生以来听习惯了的关爱话语啊!它既无华丽辞藻的粉饰 , 更无虚情假意的矫揉造作。文帝望着妻子说 :“你为我们准备的午餐吃得太饱了 , 所以直到现在还不知饿呢。”说着上前挽着妻子的右臂 , 二人并肩 , 在若兰和绿云一前一后的陪侍下回到房中。便将今日与高颎、苏威所议论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独孤皇后。

     独孤皇后说 :“这的确是一件大事 , 牵涉到许多方面 , 哪能一时便决定下来呢!你累一天了 , 还是早点休息 , 明日朝会时 , 再让更多的大臣发表一下看法吧。”

     此时文帝已将桌上的素点吃完 , 喝了一杯热水后 , 已经打起了哈欠。独孤皇后看到丈夫已经困倦到这种程度 , 急忙起身亲自服侍文帝到床上睡下。文帝刚一躺下 , 便打起了呼噜。独孤皇后在帷帐内望着自己心爱的丈夫 , 轻轻地给他盖好被子 , 也解衣依偎在文帝身边 , 甜蜜地睡着了。

     第二天文帝上朝 , 高颎与苏威等大臣也都早早在朝堂等候。文帝刚刚坐定 , 门下省通直散骑常侍、太史庾季才便叩见。庾季才施过礼 , 从袖中取出一道奏章 , 说道 :“臣近日仰观天象 , 心有所悟 , 昨晚灯下写成奏章 , 特奏知陛下。”

     文帝听他一说 , 也不知他所奏何事 , 但听他说观天象而有所悟 , 这必然系到朝廷大事。于是说“今日几位宰相都在这里, 就请先生当众奏闻好了。”

     庾季才听文帝一说 , 便展开奏章朗声读道 :“臣仰观玄象 , 俯察图记 , 龟兆允袭 , 必有迁都。且尧都平阳 , 舜都冀土 , 是知帝王居止 , 世代不同。且汉营此城 , 至今已八百岁 , 水皆咸卤 , 不甚宜人。愿陛下协天人之心 , 为迁徙之计。”

     文帝听庾季才把这道奏章读完之后 , 不觉非常惊异 , 愣在御座之上 , 细细回味庾季才所奏 , 稍后对高颎和苏威说 :“是何神也!竟与我们所议相合。”

     高颎说 :“天意如此 , 这迁都之举 , 陛下也不必再犹豫了。”

     朝堂之上 , 君臣正在感叹之时 , 秘书省掌管天文的太史也入朝奏报说“夜观天象 , 国家当有迁都之事。”

     文帝听后说 :“天象所示既然和朕意一样 , 这迁都之举真应该决断了 , 不然岂不违了天意。只是这迁都所费不知几何 , 国库所蓄能负担得起吗?”

     苏威说 :“臣已经粗略核算过了 , 就目前国库所蓄钱财 , 不仅足用 , 而且还能为陛下北征、南平陈朝留下军资费用。”

     文帝一听叹道 :“这些积蓄全是无畏公尽心经营的结果啊!只是迁都这件大事 , 不知人心向背如何呢?”

     高颎说 :“这迁都之事 , 本在利民。一是为避渭河水患 , 二是为改善京城百姓所饮水质。百姓何乐而不为呢?众大臣知陛下有如此良苦用心 , 还有哪个不拥护呢?”

     高颎刚刚说完 , 只听殿外侍臣奏道 :“李太师有表文呈送陛下。”文帝一听说 :“李太师年高德隆 , 朕已经免太师朝集。若有大事必遣侍者到太师府询访。这迁都正是大事, 朕当遣侍者征询太师的看法。现在太师上表不知所奏何事?快快呈上来 , 让朕一阅。侍者遂将李穆的表文呈送到御案之上。文帝展开表文 , 只见写道 :“臣穆奏曰 : 帝王所居 , 随时兴废 , 天道人事 , 理应存焉。自三皇而始 , 直到两汉 , 凡朝代更换 , 无不迁都。曹魏和晋均定都洛阳 , 魏、周两朝共都长安。曹魏之时 , 三国鼎立 , 西晋之末 , 天下分裂 , 至魏、周之时 , 还未安稳 , 便即更迭 , 此四朝未及迁都便已不存 , 因此不能为法。往者 , 周运将穷, 黎民蒙难 , 四海豺狼横行 , 满朝大臣 , 屡见周室无道与昏暗。当此之时 , 唯陛下拨乱反正 , 顺应天命 , 隐君人之德 , 而屈任将相之任 ,内除群凶 , 朝廷大定;外诛叛贼 ,不日肃清。变大乱之民 , 成太平之风 , 天命所归 , 兆民歌颂。举国上下心悦诚服 , 一致推戴。陛下虽怀隐者之志 , 然当此之时 , 只好顺内外臣民所请, 受天命神宗 , 弘扬圣道 , 施以教化 , 使日月合德 , 天地生辉。新朝万物开辟之初 , 八方光华之始 , 凡事皆需改革 ,更应移风易俗。帝室乃天子所居 , 理当迁移。今之都城 , 自汉以来 , 屡为战场 , 旧经丧乱 , 且又残破不堪。当初建都之时 , 也未占卜吉地 , 察星象而规范其建筑方位 ,怎么能适合圣主所居 , 而扬我大隋之德呢?臣以为神州之大 , 福地多存 , 适合皇家建立宗庙和居处 , 能应上天之意的地方 , 当另有所在。愿陛下顺天顺民 , 占卜吉地 , 改建都邑 , 光耀皇宫 , 君临华夏。任来此居住之民经营永久之业 , 使神宫建于星辰正位 , 顺和气而居于天壤之地 , 理康泰而物丰 , 国家永远兴旺而垂长世。臣每日闲居故园 , 虽职位和爵禄俱高 , 但经国大计少有进言 , 今因怀赤诚之心 , 不容我再沉默了。”

     文帝从头到尾将李穆这道长篇大论的表文详细披阅之后 , 不由心中大喜。遂将表文转交给高颎说 :“独孤公请将太师表文宣读给众位大臣听一听。”

     高颎接过表文 , 立在朝堂之上 , 朗声把李穆的表文宣读一遍。朝堂上王公大臣听后 , 齐声称道。苏威说 :“太师已过古稀之年 , 资历、威望无人可及。表文所奏句句在理。请陛下依太师所言 , 定迁都大计。”

     文帝听朝堂上所有王公大臣 , 无不称颂李穆所奏。遂按下满心的欢喜 ,从容说 :“天道聪明 , 已有征应。太师民望 , 复有此请 , 则可矣!”遂颁诏行迁都之举 , 并将李穆表文颁示天下。

     朝廷既然已定下了迁都大计 , 但迁往哪里呢?李穆表文中所言 , 神州多福地 , 但吉祥福地究竟在哪里?而且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 , 应该如何规划 , 又由谁来负责实施呢?这一系列的事项 , 还需要进一步的商议。所以等众大臣退朝以后 , 文帝便将高颎与苏威留下 , 君臣三人便进一步商讨这些具体事项。

     文帝说 :“迁建新都 , 系国家大事 , 只有请独孤公总大纲 , 将作大匠刘龙、太府少卿高龙叉可做副监 , 助公创建新都 , 不知独孤公对此人选有无异议?”

     高颎说 :“陛下如此信赖 , 臣当竭尽全力 , 为陛下营建一座举世无双的都城。这营建宫室、宗庙、路桥等 , 本是将作大匠分内之事。刘龙和高龙叉素来承担这些职事 , 当然是驾轻就熟的事情 , 他们二人可做副监。但据臣所知 , 刘龙等营建之能有余 , 但在总体规划布局方面 , 只恐二人难当此任。”

     文帝说 :“独孤公所虑朕也心知 , 现在是营建一个都城 , 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 不是构建一两座宫室、殿堂的小事情 , 应该有一个总体规划才好。但不知我朝哪位贤臣可当此任?”

     高颎说 :“有一人可当此任。”

     文帝说 :“独孤公一向知人 , 向朕推荐的人均能称职 , 不知今日推荐何人?”

     高颎说 :“此人本在诛杀之列 , 只因陛下宽宏 , 才使此人留得性命。不知陛下能不能起用此人?”

     文帝已耐不住性子 , 急忙问 :“独孤公还和朕卖关子 , 你就说此人是谁吧!”

     高颎答道 :“他就是宇文忻的弟弟宇文恺。”

     文帝听后说 :“当初朕诛宇文忻之时 , 已经明诏不涉株连。谋反的是宇文忻 , 其弟宇文恺未参与此谋 , 当然不治其罪。朕也一向听说宇文恺博记好学 ,多技艺 , 有巧思 , 兄弟皆习弓马 , 只有他专注读书 , 研究学问。人称其为名父公子。这新都规划之事还真需要仰仗他呢!”

     高颎说 :“宇文恺因兄之罪虽未被诛杀 , 但已经被免去所有官爵 , 闲居在家。而他并未因其兄被诛而生怨恨 , 终日闭门读书 , 一心精研建筑方面的学问。陛下若用此人 , 他必怀将功补过之心为朝廷效力。如果将规划新都的职事委他去做 , 臣保证他规划设计的方案一定会让陛下满意 , 让朝廷上下称心。”

     文帝听后说 :“独孤公一向知人 , 朕当然放心。即刻诏令宇文恺为营建副监 , 令他规划新都。”

     苏威说 :“营建职事已定 , 这新都建在哪里合适呢?”

     文帝说 :“朕早就看中一个地方 , 这旧都处在渭水南岸的龙首原上 , 而在龙首原的东南 , 地势非常开阔。若新都建在那里 , 距旧都不远 , 搬迁十分容易。只是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否为吉祥福地。”

     苏威听后说 :“陛下所择之地 , 依臣看来必是福地。若新都建在龙首原之南 , 可谓头枕龙首 , 足蹬南山。巍巍皇宫坐落此处 , 必然吉祥如意!若还要断定此处确为福地 , 再让庾季才去观天象 , 行占卜之后而决定。”

     文帝说 :“公所言甚合朕意 , 只是这庞大的工程花费不是一个小数目 , 公虽言国库所蓄足够支付 , 但依朕之意 , 还是尽量节俭为好。”

     高颎说 :“搬迁一个都城 , 必然开支浩繁。砖石、木料所费难以估计 , 不知陛下要从何处节俭呢?”

     文帝笑道 :“朕日夜筹思 , 倒是有一个十分节俭的办法 , 而且不伤民力。”

     高颎与苏威二人一齐说 :“请陛下昭示。”

     文帝说 :“建新都所用大梁巨木 , 无须到深山寻找砍伐 , 这旧都宫殿凡是散置的地方尽可拆除。就用这些拆下来的旧材 , 再建新殿 , 这样既省了砍伐树木、烧制砖瓦的人力和物力 , 又节省了长途运输的费用。”

     高颎一听立刻称颂道“陛下如此节俭之法, 必然会得到举国上下的拥护。只是拆哪些宫殿呢?”

     文帝说 :“前朝所建太庙 , 供奉的是前朝列祖列宗 , 现在要它何用?自然应该首先拆除。另外周宣帝为五个太皇后所建的宫室现在不都是空着无人住嘛 , 还有当初众多嫔妃、宫女所住的房舍也都闲置而无人居住 , 朕与皇后数间房舍已经够用了 , 因此这天台的宫殿楼阁尽可拆去 , 将其材料用于新都建设。其余太子与王子所居 , 也可紧缩起居之所 , 把多余的房舍、楼台尽可拆除。总之以后要搬往新都 , 目前皇家所有亲眷暂时拥挤一下 , 倒也无妨。”

     高颎说 :“在陛下如此节俭之风的带动下 , 臣想众位王公大臣都会效仿。臣与无畏公当然要首先响应了。”

     文帝大笑道 “若二公也和朕一样, 这满城的文武官员恐怕无人不效仿了 ,更不用说京城的商贾百姓了。”

     苏威称颂道 :“陛下若行此法 , 不知要节省多少财力 , 而且这新都只怕在一年之内就可完工了。臣必为陛下精打细算 , 筹措经费 , 做高相的后盾。为我大隋朝建一座永久的新都。”

     高颎说 :“余下的就是让庾季才去占卜陛下所指地方的福祉吉祥了。一旦地理位置确定 , 即可命宇文恺做总体规划设计。”

     文帝说 :“余事全由独孤公操劳了 , 待新都位置确定之后 , 可命宇文恺将规划方略呈奏朝廷 , 朕与二公携众大臣实地察看后决定。”

     十几天之后 , 文帝乘一匹骏马 , 左右有高颎和苏威乘马相伴 , 身后十几位大臣跟随 , 前面有宇文恺和庾季才骑马引路 , 一行人出了旧都 , 不一会儿便纵马来到龙首原东南的高坡之上。文帝举目观看 , 只见这龙首原之南 , 地势开阔 ,向南遥望终南山紫气蒸腾、峰峦叠翠 , 苍苍然若画屏照壁一般。东望是灞、沪二水潺潺向北流入渭河 , 西望是沣河之水碧波轻翻 , 在阳光照耀之下 , 似一条灿烂的锦带一般也向北汇入渭河。文帝回望一周 , 不由满脸洋溢着笑容对高颎说 :“朕选此地建都 , 不仅距旧都较近, 而且景色宜人 , 必然会应天象而为福地。”

     高颎说 :“陛下中意的地方与神合 , 太史庾季才占卜天数 , 此处正是吉祥福地 , 在此建都将历千年而不衰。”

     文帝听后朗声笑道 :“独孤公可召太史近前。”

     高颎召唤庾季才来到文帝马前 , 文帝对庾季才说 :“公为朕选择了登基的吉日 , 今又为朕察天象而定新都 , 从今以后 , 朕信有天道矣。公可与你的爱子共撰《垂象志》和《地形志》两书。天地秘奥 , 推测多途 , 执见不同 ,或致差错。朕不欲外人干预此事 , 故使您父子共为之。待书成之后 , 向朕奏知 ,必重赏你们父子二人。”

     庾季才虽然发霜须白 , 但精神矍铄 , 在马上向文帝拱手谢恩。

     文帝在马上又远眺近望 , 看了一会儿 , 召高颎和宇文恺说 :“此处虽为吉祥福地 , 可地势并非一马平川。”说着用马鞭向南指道 :“这龙首原自北而南 ,连跌数道高坡, 若要平整可要大费人力和时日了。”

     宇文恺一听 , 在马上向文帝奏道 :“陛下所言非常正确。数日前 , 臣与高相和太史已将此处考察翔实。龙首原自北向南一共是六道土坡 , 恰好这六道土坡暗合了《易经》乾卦的六爻。它不仅无碍 , 反而更得地利之便而适合建立都城。”

     文帝一听说 :“请公为朕详解这地利之便。”

     宇文恺胸有成竹 , 纵马来到文帝身边 , 向南一指说道 :“《易经》一共八八六十四卦。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乾卦。乾为天 , 正是天子所居之位。每卦又有六爻 , 乾卦的六爻是 : 初九 , 潜龙勿用;九二 , 见龙在田;九三 , 君子终 日乾乾;九四 , 或跃在渊;九五 , 飞龙在天;九六, 亢龙有悔。所以臣言这六道土坡正好与这乾卦的六爻相合。臣规划在第二道坡上建宫殿 , 作为帝之居 , 与九二见龙在田相合。第三道坡上建百官衙门 , 以应君子之数 , 成为官之道。第四道坡上建都会市场。九五是贵位 , 不宜常人居之 , 故置玄都观、兴善寺以镇之。皇宫之北 , 直到龙首原上的旧都 , 全都划为禁苑 , 作为陛下狩猎和休养之地。禁苑可驻守禁军以拱卫皇城。不知这一规划可称陛下之意?”

     文帝一听不由欢喜异常 , 在马上拍手道 :“世人称公为名父公子 , 真非虚言 , 能继承公父之威德者, 只有你宇文恺一人啊!望公勉之。”

     宇文恺听文帝如此赞许 , 也不由异常激动 ,立刻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说 :“臣已经为陛下规划好了 , 这是新都城的全部蓝图 , 请陛下御览。”文帝听他一说 , 立刻下马。众大臣一见文帝下马, 也全都下马。宇文恺将图纸呈送给文帝。文帝命人将图纸展开 , 只见那图绘制得十分翔实 , 一座整齐划一的都城规划已经完备了。都城规划 , 东西长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 , 南北宽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 ,总面积在 270 平方里以上。都城东、西、南面各开三座遥相对应的大门。纵横交错的道路 , 把全城划分为整齐的长方形区块。宫城位于全城的最北面。宇文恺指着规划图对文帝说 :“帝王所居 , 当应上天北极星之位。孔子曰 :‘居其所 , 而众星拱之。’众星围北极星 , 如臣民俱仰帝王一样。旧都皇宫偏于城中西南隅 , 是乱之根源 , 故不可取。新都皇宫、官衙尽设在高地之上 , 龙盘虎踞 , 居高临下 , 示皇权于天下。”

     文帝听宇文恺依图详解之后 , 不由心花怒放, 向身边众大臣笑说道 :“宇文公奇才妙思 , 无人可比。”众大臣见文帝对新都城的规划如此满意 , 于是全都附和而纷纷称道。再看那张规划图 , 只见皇宫居正中之位 , 两边栉比安置着各级朝廷官署 , 皇城的朱雀门大街将皇城一分为二 , 东为大兴县 , 西为长安县 , 各领五十四坊以及东、西二市。全城南北共置十三列坊 , 皇城之南 ,东西排四行坊 , 每行又设九坊。再远的里坊才是百姓的居住区。宇文恺向文帝又解释道 :“十三列坊 , 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再加闰月。东西四行 , 象征一年春夏秋冬四季 , 每行设九坊则应《周礼》‘王城九逵之制’。如此布局 , 不知陛下满意吗?”

     文帝点头说 :“满意 , 满意!公之巧思不仅精妙绝伦 , 而且又暗合古礼。不是简单的一座都城 , 而是蕴含着天象礼制的深奥内涵啊!”

     宇文恺听后 , 知道规划尽合上意 , 不觉沾沾自喜 , 但以戴罪之身 , 何敢张扬!只唯唯向文帝谢恩而已。

     文帝对高颎说 :“新都就依宇文公的规划 , 克日动工兴建。不知这工期需要多久?”

     高颎答道 :“若依陛下拆旧建新之意 , 依臣估计不会超过一年之期。”

     文帝说 :“此事既然已经定下 , 朕意是越快越好。独孤公应该知道 , 朕所虑者 , 是北有;朕所愿者, 是南平陈朝而一统天下啊!”

     高颎说 :“陛下所虑极是 , 近日已经在塞外四处劫掠 , 十分猖獗!”

‍‍    ‍‍‍文帝说 :“我们即刻回宫, 制定北扫胡虏之计。”正是 : 迁都本是欢喜事,谁料警讯又传来。欲知文帝计将安出,且看‍‍‍下回。‍‍

‍往期精彩内容请一直往下往下再往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四个字


‍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已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书店均有销售。

‍郑胜利,1946年生,南阳市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于南阳医专。他曾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数十篇,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出版有长篇小说《儿女侠情》和诗词集《南阳行》等。去年,他的64万字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出版,南阳文坛因此又多了一部帝王小说。


本文内容由作者授权果果然刊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欢迎分享。

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果果然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