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第三十二回

2023-05-10 14:56:27

‍‍‍‍第三十二回  揣上意杨素邀功  遭猜忌王谊送命‍‍‍‍

     话说苏威见高颎也赶早来到朝堂 , 知道他有事要单独面奏文帝 , 于是便先告退。文帝也不挽留。待苏威去后 , 高颎对文帝说 :“臣昨晚收到一封奏章 ,现呈于陛下御览。”说着将那本奏章呈到文帝手中。文帝接着 , 正要展读 , 只见侍女绿云提了食盒来到殿堂说道 :“皇上自昨晚到现在没有吃一点东西 ,皇后亲自到御厨为皇上准备了早膳 , 特命奴婢将这些点心送来 , 请相爷陪皇上一起吃点东西后再论朝政。”

     高颎见绿云已将早膳放在一旁的案上 , 一瞧是一碟麻豆、两碟素菜和几块面点。另一位宫女随绿云提来一壶滚烫的开水 , 倒了两杯放在案上。高颎说 :“陛下早膳如此简单 , 能否充饥?”

     文帝笑道 :“素来如此 , 皇后知道我的食性 , 虽然简单却是皇后亲手安排的。这些素食 , 才是世上的美餐 , 你陪我多少吃一点吧。”

     高颎笑道 :“我早上已经吃过了 , 既是皇后亲手所调 , 我倒要品尝一下。”说罢举箸与文帝一起随便吃了一点。文帝吃后 , 命绿云把碟子收了。二人各饮一杯水后 , 文帝看那道奏章。看后 , 文帝不觉哑然失笑 , 问道 :“独孤公对这道奏章有何看法?”

     高颎说 :“有欲作天子之言 , 必有谋逆之心 , 所以臣不敢压下 , 便将这原奏呈给陛下御览。”

     文帝笑道 :“世上哪有妻子举报丈夫谋反的道理, 此中必有隐情 , 请独孤公详察后再做处理。”

     高颎说 :“此事臣本知原委 , 原是夫妻口角 , 但只因杨素是臣所荐 , 若将此事隐而不奏 , 一旦陛下怪罪 , 臣恐受到牵连 ,所以只好将郑氏原奏呈给陛下。”

     文帝说 :“独孤公既知原委 , 不妨给朕讲清楚就是了 , 朕岂有不信之理。”

     高颎说 :“杨素不仅有英杰之表 , 而且兼文武之资 , 又有儒雅之风 , 但其为人不拘小节, 说话常有放肆之处。”

     文帝说“杨素的才质及性情朕一向深知。当初他为父辩冤而触怒周武帝,武帝欲将他处斩 , 他竟敢对周武帝说 :‘臣事无道天子, 死是应该的!’此言一出 , 反令武帝感念他的豪壮 , 不仅没有杀他 , 反而让他承袭父爵。这人今日又如此放肆。”

     高颎说 :“此事皆因夫妻不和所致。杨素虽然才质不凡 , 但所娶之妻郑氏性情骄悍 , 杨素平日一向让她三分。只因杨素才情并茂 , 所以平日偶有风流韵事的传闻。郑氏稍有所闻 , 便同杨素大闹不休。这一次闹得不可开交之时 ,杨素气愤至极 , 恨恨对她说 :‘我假如做天子 , 你定不配为皇后!’这本是一句气话 , 不料郑氏竟告称丈夫有篡逆之心。陛下既然已知其中隐情 , 臣就如实奏闻。”

     文帝听后笑道 :“这个郑氏还真应该嘉奖和封赏呢!杨素身边有这么一位识大节的贤夫人 , 朕还用担心杨素会去行谋逆之事吗?他一句气愤时的过头话 , 就被妻子给告发了 , 郑氏倒是真心和朝廷一心呢。”

     高颎听文帝如此一说 , 也不免笑道 :“以陛下之意 , 杨素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呢?”

     文帝说 :“褒奖郑氏 , 免去杨素所有官爵 , 让他闭门在家思过 , 善待妻子 ,做一个好丈夫。以此惩戒杨素 , 让他改一改不拘小节的毛病。今后大臣妻子都如郑氏这样大义直言 , , 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高颎一听说 :“陛下圣明 , 奖郑氏以诏示其他臣下 , 惩杨素以警示他今后要谨慎效忠朝廷。”

     此时众大臣已经在宫外候齐 , 文帝升殿 , 当即颁诏 , 嘉奖杨素妻子郑氏忠于朝廷的大义行为 , 责杨素口出狂言大不敬之罪 , 免其所有官爵 , 居家思过 , 并善待妻子。

     杨素虽然暗恨妻子 , 但也无可奈何。但细细一想 , 觉得自己虽受处罚而被免官 , 可能不是祸而是福呢!从此文帝再也不会怀疑自己有二心了 , 可能以后还会更加得到文帝的信赖。免官就免官吧。妻子受到皇上的褒奖 , 也不过她在家中更加趾高气扬 , 自己也只好低三下四地侍奉她了。虽然落一个怕老婆的名声 , 但换来的是皇上对自己的放心 , 不愁以后不重用自己。又一想 ,我怕老婆 , 皇上不是更怕老婆吗?我与皇上惧内之心相同 , 即使皇上不赏识我 , 只怕皇后还会认为我是好臣子呢!想到这里杨素心中坦然 , 而且他本是性格豁达、倜傥不羁之人 , 所以也不把这丢官之事放在心上。在家中闲居读书 ,吟诗作文。他与内史舍人薛道衡一向友善。薛道衡素有才名 , 诗文俱佳 , 诗作传世 , 南北称美。此时杨素闲居在家 , 于是便常约薛道衡吟风弄月 , 以诗酬和 , 自然别有一种乐趣。其间杨素有一首《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 , 其诗云 :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这首诗就是杨素被免官后所作。结尾一句的羽客就是希望友人薛道衡像羽化的神仙一样 , 驾风来到自己的身边。这首诗反映出杨素闲居时的心情 , 以及所居环境的幽静和在与世隔绝下的孤独寂寞 , 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诗友的到来。

     但这位潇洒落拓、素怀大志的杨素岂是久甘寂寞之人。他虽闲居在家 ,却不停地在暗中探察朝中的动向 , 揣摩文帝的心思。他知道文帝一心要图江表 , 于是便数进伐陈之策。但此时给文帝设谋划策 , 以灭南陈 , 统一全国的谋臣并非杨素一人 , 好几位既有资望又有谋略的大臣都给文帝进了平陈之策 , 所以杨素的这些策略并未得到文帝的重视。杨素只好另打主意。他冷眼旁观 ,方才醒悟。想到文帝诛杀刘昉、宇文忻和梁士彦等有功大臣之事 , 意识到这些人不仅是旧朝勋贵 , 更重要的是功高震主 , 让文帝对他们不放心 , 才痛下杀手, 巩固大隋江山。于是杨素便与自己的弟弟杨约相谋。

     杨约说 :“哥哥若要得到皇上的信任而被起用, 必须迎合上意。虞庆则力主尽杀宇文氏宗亲 , 方位列相位。如今皇上疑忌的是旧朝勋贵、新朝功臣。若能抓住这些人的把柄 , 参倒一两个 , 那就必然会得到皇上的垂青。”

     杨素说 :“我也正有此意。”于是兄弟二人把如今还身居高位的旧朝勋贵 ,及在新朝立过功的大臣一个个剖析一遍。

     第一位当数李穆。但李穆是率先拥戴文帝之人。李穆现在是太师 , 而且文帝在诏书中明示李穆是自己的父党 , 李穆家刚刚出生的孩子也被文帝拜为仪同 , 一门为官者一百多人。李穆虽贵盛至极 , 但处世恭谨 , 且年纪已经老迈。文帝对李穆一向信赖、敬重。兄弟俩知道李穆绝不会受到文帝的疑忌 , 所以就把李穆排除在外。

     第二位是梁睿。梁睿是北周柱国 , 在平定益州王谦之乱中立下大功 , 并为文帝安抚了西南。文帝虽然因梁睿之功而阴忌之 , 但梁睿深明时务 , 与李穆一样率先劝文帝称帝 , 而且梁睿自知身居重镇 , 内心常怀不安 , 屡请入朝 , 得文帝批准后 , 告诉亲属 :“功成身退 , 现在是时候了。”于是谢病在家 , 闭门自守 , 不问朝政。因此文帝对梁睿非常放心 , 这梁睿也被兄弟二人排除在外。

     第三位便是王谊了。王谊不仅是旧朝勋贵 , 而且在平定司马消难之乱中立下大功 , 文帝又将小女儿嫁与王谊之子为妻。王谊虽然宠贵 , 但此时王谊之子已死 , 兰陵公主已经成了寡妇。王谊却不知进退 , 又无谦恭谨慎之情。于是杨素说 :“看来只有王谊了。”

     杨约说道 :“哥哥说对了。我知道一件事 , 王谊已经遭到了皇上的疑忌。”

     杨素问道 :“王谊什么事引起了皇上的疑忌呢?”

     杨约说 :“皇上将临幸岐州。王谊谏道 :‘陛下初临万国 , 人情未洽 , 何用此行?’皇上对王谊说‘我过去与公位望齐等, 公一朝屈节为臣 , 或当耻愧。我这次出行 , 是为了震扬威武 , 也欲以此服公心耳。’王谊听后 , 却未向皇上做出任何表示 , 只一笑而退。由此看来皇上已经对王谊产生了疑忌之心。”

     杨素听后说 :“竟有这事。”

     杨约说 :“近日又有一件事 , 便是王谊的把柄。”

     杨素急忙追问。杨约说 :“王谊日前向皇上上表, 说兰陵公主年少 , 请皇上允许公主除去丧服。这原本是王谊的一番好意 , 却违背礼制。皇上接到王谊的表章 , 还在犹豫之中。”

     杨素一听 , 计上心来 , 连声说好 , 于是兄弟二人商量后 , 杨素便向文帝上表弹劾王谊。表中说 :“臣闻丧服之制 , 亲属远近不同。王者之所以遵循 , 这是不可改变的天理 , 所以贤达之人更不能逾越 , 即使不肖之徒也不得不遵守。仪同王奉孝 , 已娶兰陵公主 , 奉孝去世未及一年 , 而王谊便请公主除去丧服。臣以为奉孝妻虽是公主 , 但终成下嫁之礼 , 更应该遵守天理大义。何况三年服丧之期 , 自上而下 , 到期方能释去丧服 ,而且夫妇关乎天理人伦 , 丧期又是人伦至大 , 若不重视 , 不仅会惹君子耻笑 , 而且会以居丧之短、忘哀之早而讥讽之。王谊本人虽不自强 , 但其身居高位 , 竟欲行无礼之事, 这难道是应该的吗?此举是薄俗伤教 , 作为父亲则为不慈!轻视礼制而请公主改易丧服 , 陷儿媳于无义 , 若听任他的所请, 而不纠正他的过失 , 只怕要伤及风俗。请陛下将王谊交司宪去追究他的罪行。”

     文帝批阅杨素奏章 , 感到杨素讲的这一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 , 没有任何可指责的地方 , 但又想到王谊之举也是为自己的爱女所想 , 没有必要把王谊交给司宪去追究他的罪责。于是下诏不予追究。但文帝心中已经感到杨素是有意给王谊难堪 , 正可借此杀一杀王谊的威望 , 并以此与王谊渐渐疏远 , 恩礼稍薄。王谊见文帝态度大变 , 仍不自思相机而退 , 却颇怀怨望 , 私下时时发牢骚之言。不料这些怨言又被杨素兄弟得知 , 杨素便唆使他人告王谊谋反。文帝令有司拘禁王谊 , 审察其事。大理寺经过详察后 , 向文帝奏道 :“王谊虽有不恭之言, 但实无反情。”文帝便赐给王谊御酒以示安慰 , 并将他释放回家。

     杨素两次施谋 , 虽未达到目的 , 但已经将文帝的心思摸透 , 针对这些情况 ,杨素决定暗中继续探察王谊等人的言行举动。常言道“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王谊终于让杨素抓到了把柄 , 这一次让王谊丢了性命。

     上柱国元谐因不久前与卢贲和庞晃搅在一起 , 虽未被文帝免去官爵 , 但已被文帝疏远 , 闲置在家 , 不得任用 , 因而失意。此时王谊与元谐同病相怜 ,又都是当年太学的同学 , 所以数相往来 , 不仅情投意合 ,而且同发怨愤之词 , 言论丑恶。王谊居家无事 , 招男女巫师为自己祈祷 , 以求降福。同时又引胡僧到家中作法。巫师们为了钱财 , 于是东拉西扯、鬼言怪语 , 博得王谊欢心。 此情均被杨素探知 , 于是杨素暗中收买胡僧 , 让胡僧向朝廷告发。接着杨素又上一道奏章 , 奏王谊前次失礼事小 , 这次却犯下了大逆不道之罪 , 此罪不可饶恕 , 理应处死。文帝得此奏章 , 又有胡僧告发的证据 , 于是召见王谊 , 对王谊怆然说 :“朕与公旧为同学 , 心中万分怜悯 , 然而公所为让朕如何面对国法呢?”王谊一时无从分辩。文帝于是下诏道 :“王谊在北周的时候就以尽人伦之礼而闻名于世 , 同朕共在太学读书 , 遂相亲好。然而生性险薄 , 巫师盈门 , 鬼言怪语 , 称神道圣。朕受命之初, 便诚心告诫 , 王谊口称改悔 , 心实不改。 反而说四天王神道 , 谊应受命 , 书有谊谶 , 天有谊星 , 桃、鹿二川 , 岐州之下 , 岁在辰巳 , 兴帝王之业。密令卜问, 伺殿省之灾。又说其身是明王 , 信用左道 , 自言相貌必当为王。若这次将他赦免 , 将来就会为乱 , 为了禁暴除恶 ,应该让王谊受到国家刑法的制裁。”

     文帝此诏颁下 , 便命人将王谊押送回家 , 遣大理正赵绰对王谊说 :“此刻你的性命已经如此 , 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赐死于家 , 年仅四十六岁。

     王谊伏诛 , 元谐更遭文帝疑忌。但文帝总因元谐是往昔旧好 , 又因文帝初立之时 , 青海吐谷浑犯边 , 文帝令元谐率步骑数万抗击 , 元谐奋击破敌 , 俘斩甚众 , 吐谷浑可汗吕夸大惧, 率其亲兵远遁 , 余部尽降。文帝思元谐之功 , 所以未加责问 , 仍召元谐参与朝政 , 恩礼无亏。元谐自觉心虚 , 在一次文帝大宴百官时 , 元谐欲讨好文帝 , 特向文帝敬酒说道 :“陛下威德远播, 臣请可汗为我朝负责侦探的候正 , 南朝陈叔宝为我朝的令史。”

     文帝听后 , 眉头一皱说 :“朕欲平陈国 , 是伐罪为民 , 不是要虚夸而取威天下。公之所奏 , 殊非朕心。不知山川地形 , 何能为警候!陈叔宝终日昏醉 , 怎能驱使!”元谐讨了个没趣 , 只好默然而退。

     杨素闻知此事 , 便又把矛头对准了元谐。经他多方探察 , 终于又抓住了元谐的把柄。元谐因一向看不起高颎与杨雄 , 而且对这二人当朝用事深怀不满。私下对人说道 :“左执法星动已四年矣 , 状一奏 ,高颎必死。”又说道 :“太白犯月 , 光芒相照 , 主杀大臣 , 杨雄必当亡。”有一次元谐与自己的叔伯兄弟、上开府元滂一同进谒文帝。文帝在殿上正忙于他事 , 未能及时召见元谐兄弟。 元谐与元滂久候殿外 , 一时无聊 , 元谐以玩笑的口气对元滂说 :“我是主人 ,殿上坐的是贼也。”这话恰被杨素暗中安插的官员听到 , 立即向杨素通风报信。杨素得此信息 , 认为这是讨好文帝、扳倒元谐的最好口实。接着又得到一个消息 , 元谐曾令元滂望气 , 元滂久观天象后对元谐说 :“彼云似蹲狗走鹿 ,不如我辈有福德云。”于是杨素立即写了一道密奏 , 将这两件事一并奏知文帝。并称元谐兄弟谋反已经蓄谋已久。文帝看后 , 当然龙颜大怒 , 立命有司案察其事, 元谐与元滂兄弟二人一并伏诛 , 并籍没家产。

     至此 , 威望与文帝等齐的旧朝勋贵、新朝功臣, 已经被诛杀得差不多了。文帝总算感到朝廷内部的异己势力已经被肃清 , 便把心思全用在平定南陈、统一天下的大业上来。而杨素通过这几次的明劾暗奏 , 终于得到了文帝的垂青 , 又加上高颎在一旁多次向文帝称杨素之能。文帝正一心要图谋江南 , 杨素又多次呈奏灭陈之计。于是文帝起用杨素为信州总管 , 并赐钱百万、锦千段、良马二百匹 , 遣杨素前往治所永安。这永安位于长江上游 , 即三国时的白帝城。杨素得此任命 , 心酬志满 , 于是便在任所一心经营攻陈的备战事宜。     

‍‍    文帝委杨素以重任 , 准备图谋江南 , 却又想使新王朝有一番新的气象 ,便谋划实施一项大的工程。正是 : 遂心意大展夙愿 , 开新朝另有作为。欲知文帝有何作为 , 且看下回。‍‍

‍往期精彩内容请一直往下往下再往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四个字


‍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已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书店均有销售。

‍郑胜利,1946年生,南阳市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于南阳医专。他曾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数十篇,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出版有长篇小说《儿女侠情》和诗词集《南阳行》等。去年,他的64万字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出版,南阳文坛因此又多了一部帝王小说。


本文内容由作者授权果果然刊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欢迎分享。

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果果然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