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新历史小说

2023-05-10 14:56:27


       课前环节

 小组任务

1小组成员讨论课堂流程

2下发读书篇目及论文,收集整理问题

3与老师沟通交流

4确定课堂流程

小组分工安排:

主讲:常宁

录音:梁佳玉、任子琪、赵梅屹

摄像:史玮、李彦霞

计分:任晓楠

PPT制作:冯钰

课堂任务


问题来了

  1.     新写实小说的背景及“新”在何处

  2. 分析刘震云《一地鸡毛》谈谈它的特征,幷和池莉的《烦恼人生》比较

  3. 新历史小说的特点

  4. 《红高粱》 作为新历史小说“新”在何处

  5. 为什么说《红高粱》是寻根文学的终结,新历史小说的开端


       课堂ING


主持人:今天由叮当组和大家一起学习新写实、新历史小说。

接下来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审美分享,完成对这一时期小说的整体感知。



一组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刘震云的《单位》。

《单位》作为新写实的主要代表作,以小林为主人公展开叙事,用小林生活、工作简单而生动的际遇,叙写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琐碎的一切,展示的是人们平凡而烦恼的生存状态,以及普通人的信仰、理想、追求等有价值的东西放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被销蚀,被毁灭的一幕幕“几乎无事的悲剧”,写出平凡人生的悲哀与烦恼。

二组:我要分享的作品是苏童的妻妾成群,我认为这部作品既体现了女性悲剧,也体现了男性悲剧。这部作品通过描写颂莲在封建家族陈府的妻妾成群明争暗斗中走向精神崩溃的悲惨命运,艺术化地再现了中国封建礼教吞噬人性的恐怖景象。作者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刻画了一群卑微可怜的女性人物,她们在封建礼教、男权主义的压迫下彼此伤害,强烈的依附意识使她们失去了自我,作品揭示了在男权文化的社会秩序中女性的悲剧处境和命运,以及封建大家庭的腐朽阴暗。但这部作品在表现女性悲剧的同时,也展示了封建旧家族中的男性悲剧,和作品中性情各异、浓墨重彩、色彩斑斓的女性相比,其中的男性是单薄苍白的。

图片可以左右滑动




四组:大家好,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完刘震云先生《单位》后自己的一些感受。读完刘震云先生的《单位》,第一感觉是刚刚欣赏完一幅用黑白笔触描绘的的单调而又多彩的漫画,充满了故事的片段性、滑稽性及戏剧性。作者几乎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叙事方式,采用旁观者的叙事手法,而且整篇小说的发生地点是在某单位,具体一点应该是说某单位的某个小办公室,空间的局限性暗含了整部小说事件的单一,无非是自身利益、情感等的纠结。让我觉得整幅画面没有多少色彩的参与,但这些生活小事的多样性,例如人物的性格特征、事件的触发原因、进行过程、高潮及落幕等都是不可复制的,因此又说事件是多彩的。


五组:《蛙》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糅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六组:大家好,今天我带来的审美分享是方方的《风景》。

《风景》这篇文章。发表于1987,被评论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这篇文章的特色在于以死者的视角叙述,因而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风景》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为我们还原出赤裸裸的生存本相,由于这种还原摒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容的遮蔽,从而使整个叙写充满了惊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感觉。

 

姚昊点评:

我主要听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表述的条理性。在表述的时候最好前面是一个论点,后面都是对这个论点的解释。如果演讲者前面是论点,后面是论据的话,那样听众就可以进行梳理,然后形成具体的、系统的框架;第二个问题是流畅性。老师也说过,不是要刻意去脱稿,而是你在尽量能流畅表达的基础之上,然后去脱稿。但是没办法脱稿之前,还是可以看文本的,这样可以保证你表达的流畅性,且不至于耽误时间。

 

老师点评

第一个问题是演讲者要敢于对视,你的目光不能是游离的,演讲者要和下面的听众有一个交流、有一个互动,通过眼神来完成这个任务;第二个就是姚昊同学说的条理性,因为之后教师资格证面试的试讲只有十分钟,十分钟的时间讲不了很多内容。为什么我们要在课堂上加一个“三分钟演讲”,费这么多时间来给大家一个锻炼的机会,就是为了让大家培养一个意识,讲清楚一个问题。所以这个演讲就是要培养大家言说的能力、思维的能力,从现在开始,每一位同学一定要珍惜每一次的发言,接下来的课堂也是这样,要做到提炼关键词、提炼关键观点,把观点先亮出来,然后再围绕关键词和关键观点与大家分享。


 


主持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文坛迎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写实小说,接下来请四组给我们介绍一下背景,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新写实究竟“新”在何处?

一.背景及新写实小说新在何处(四组)



1>刘彬茹:外部背景:后现代主义思潮,现代心理学影响。

内部背景:时期“伪现实”主义虚伪做作的背弃;对先锋文学脱离大众的补救;社会转型直接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文学上出现的“真空地带”;由国家意识形态向民间话语,由公共话语向个人话语转变。

2>刘倍宏:新在何处

  新写实和传统写实小说相比,其创作方法不便,仍以写实为主。新写实小说更加注重将生活中原生态的东西还原,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新写实的审美特色。

1.      世俗生存的原生态书写,新写实追求的目标是将生活的本样还原,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既没有被美化,也没有被丑化,只是将原生态展现给读者。

2.      “零度情感”的超然叙事

3.      崇高精神理想的放逐,崇高与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联系,与传统小说相比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3>刘文娟(补充)新写实小说新在它敢于在审丑中直面惨淡的人生,写出生活的原生状态,表现下层人民的悲欢离合。叙事方式之新在于平面叙述。

4>刘冠琳(补充)新写实小说新在更新了传统写实观念,改变了传统小说的有序化为无序化,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性。




 

 

主持人:前期的新写实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和池莉《烦恼人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们将视角转向社会各阶层的小人物,运用反讽手法将事情的表象宇真相构成矛盾对立,从而引发读者对庸俗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思考,接下来请第五组为大家详讲。

  冯相辉:这节课我们小组负责的是关于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与池莉小说《烦恼人生》的对比分析。先了解一下前者的创作背景……这篇小说代表新写实将目光转向当代知识分子的普通生活,有知识分子的反讽性,关于这一点有哪一小组可以回答一下?

  佀晓林  反讽是人类文化发展中自我反思的一个必然结果,他这种新写实主义不仅是一种叙事手法,更成为一种处理生活的方法和文学的法则。                                                            



  冯相辉:通俗来说反讽就是正话反说,用美和欣赏来表现事实上事物的丑陋本质,表达内心情感上所隐藏的对这种丑陋虚假的讽刺和鄙视,给读者更深刻的思考。结合文本来谈,《烦恼人生》语言朴实,贴近真实生活,在塑造人物方面,可以说和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形成一个简单与复杂的二元对立。池莉更倾向于一种本色的写作态度,即注重生活,保持生活的原状态,辩证的处理问题,不像刘那么直白,刘着眼于生活中的琐碎以增加人物性格(市侩)的立体性,当然还是得提到知识分子的反讽性,他透过这些人生百态的描写和反讽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中的趋炎附势的憎恨和人性荒谬的感叹。 

阎老师补充
 

现实主义有很多种,新写实主义是其中的一种。本组同学从小说外在风貌与传统小说做了一个对比。新写实小说产生的根源要和时代相联系。我们需要结合刘震云《一地鸡毛》具体分析。


赵时80年代出现的情况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一切向前看,功利化越来越严重,一切追逐利益为主,导致道德败坏。

老师:作家从高高在上的叙述者变成描述生活的平视者的身份,对世俗生活持理解的态度,变成芸芸众生的一员,任何一种文学都要和现实的时代背景对应解读,而且这种关系也与人在时代当中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地鸡毛》反讽性池莉《烦恼人生》媚俗性是否正确?


王敏:池莉的《烦恼人生》也有反讽性。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公交车上殴打女性,发放津贴互相勾结,这种腐败现象也体现反讽性。

老师:讽刺不等于反讽。

王敏:他在孩子面前打人,从孩子角度看父亲,就是一种反讽。

薛碧丹: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讽刺,不是反讽,反讽是正话反说。

(大家对讽刺和反讽展开激烈讨论)

 

老师:大家对刘震云《一地鸡毛》和池莉的《烦恼人生》有什么样的阅读感受?

王敏:我读《一地鸡毛》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从理想到现实体现了一种世俗化的倾向。体现在卖鸭时心理的转变。《烦恼人生》直接描写世俗生活,没有过多体现内心挣扎。更多的是在妥协中认同。

老师总结:《烦恼人生》是对世俗生活的还原,《一地鸡毛》则是在还原的基础上有对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变化的描写。每一件小事都有小的变化,。

 

 

主持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历史小说,以崭新的历史观念和新颖的艺术手法逐渐博得文坛关注。我们所熟悉的莫言高《红高粱》即代表作之一,在学习《红高粱》以前请第六小组介绍新历史小说的特点。(由于时间限制且不足以引发强烈的思想碰撞,故此问题放到课后解决。)

 


主持人:莫言小说《红高粱》意境的追求具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发掘战争题材具有“开拓精神”,人物描写借助白描生动细腻现在去数一数显得自由跳跃,接下来请第一组从多个角度切入,谈谈《红高粱》新”在何处?


(王敏主讲,闫娟霞板书)
人物塑造:
薛碧丹:


1.打破了正反人物的较量,难以鉴定好坏,道出了人性,展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

2.不官方记录的名人作为主角,而社会边缘人物作为对象。

3.阶级性取消人的共性,人成为阶级的附码,把历史人物还原成丰满的人。比如爷爷富有酒、色、财、气,颠覆对英雄人物的认识。
王小诗补充:

1.打破二元对立,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更注重描写女性、人性和野性。
语言特色:
李佳奕:


1.有乡土气息,方言词汇以追求原生态,有地方(高密)色彩。粗话脏话,又有浊气。

2.打破语言常规,排列组合。五组矛盾结合来写高密东北乡的爱与恨。

3.语言色彩敏感,"红"是血般的红,宏大背景下还原蛮荒的时代。

4.修辞上运用比喻、拟人、反讽和细仿。
郝旋补充:

1.语言色彩凝重。

2.民间歌谣用亮色,有古典美。

叙事手法

王敏:


1.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立足于民间化,具有虚构性。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流动和时空倒错的手法。比如从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故事。

2.多视角叙述,丰富的人称转化。叙事视角的越界,零聚焦和内外聚焦叙事的结合,更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外聚焦视角是“我”,我是一个离开家乡十余年,身上沾染现代社会风气的人。“我”是一个故事外的一个叙者。内聚焦是以“我”父亲在胶平公路伏击战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我”父亲既是叙述者,又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作者借助于这个特定人物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零聚焦是“奶奶”中弹后,“奶奶”,自己内心的呐喊。

3.双重叙述主体。“我”父亲不但是小说中的人物,也是作为在场目击者的“第一叙事人”。叙事者“我”是附身于“父亲”这一人物的,通过父亲与别人的关系及听、嗅、触视角的描写,近距离表现一幅幅象。“我”只是文本叙述的表面承担者。比如罗汉大爷和奶奶死,以及那场轰轰烈烈的胶平公路伏击者。

4.时空转化的突然性和跳跃性,情节的断裂、拼接、颠倒、跳跃,故事时态呈现多维性。比如文中的“我”的现在时,“我”父亲的过去时,“我”爷爷、“我”奶奶的过去完成时和相对于“我”爷爷、“我”奶奶的时态的,“我”父亲的过去将来时。它们交错杂陈。如文中开始叙述奶奶送爷爷、父亲去伏击日寇,转换到“我”的成长对高粱感受,转入队伍行进,插入王文义故事,余占鳌队伍行进,陈若父亲抓螃蟹的趣事。 

“新”的补充

江茳:夸张的手法。小说中有一个情节:“我的爸爸当时看到孙武割下卢汉的耳朵放到瓷盘里,两只耳朵在瓷盘里活泼的跳动,打击的瓷盘叮咚咚地响”,夸张的手法写出人们当时想要奋起抗争的心情,而不是直接用语言写他们当时内心的愤怒和抗争。


车静:开创性,表现在语言描写大胆入骨,如人性和情欲的描写,通过描写我奶奶在中枪以后的一段内心独白,“天,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做。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这是我的身体,我为自己做主,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通过他奶奶这段内心独白,我们可以理解他奶奶所认为的幸福就是人的个性解放,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人欲,这才是人活一辈子所能体现出获得的幸福感,通过对人性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活灵活现的人。


 
 

车静~

赵时~


 

赵时:酒神精神。这个概念最早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与它相对的是日神精神,日神精神是指人的形体之美,酒神精神是本我、内心的生命之美,即自我陶醉的剖析。这两者是对立的,外观世界的外形之美与本我自在的陶醉之美的对立。莫言的红高粱涉及了酒神精神,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主观色彩浓厚,但是这种酒神精神不纯粹。



阎老师日神精神是有理性制约的,酒神精神是没有理性制约的,是出自于内心感性的表述的一种精神。莫言的语言是汪洋恣肆的,充满野性张力的,是脱离现代汉语的规范要求的,他的语言表述是内在的释放。同时,对刚才同学举的例子,奶奶的那段话作为这节课新生成的问题,这段话很有力度,但我们想一下奶奶说的话符不符合她身份,这段话像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像是莫言自己的语言,而不是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这个问题在我们文学创作中普遍存在,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祥林嫂在描述阿毛被狼叼走后,为什么能打动鲁四老爷,打动地主这一家再收留她?小说中叙述精要,入情入理,祥林嫂这样一个文化程度的人在描述一个故事时好像已经经过了一个千锤百炼语言的凝练,这不符合祥林嫂这样一个身份,就像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奶奶,奶奶的这段话虽然荡气回肠,表现人在死之前的那种反抗、悲愤,但是与她这个身份是不太符合的,这么一个文化程度的人,会不会提出这么有力度的问题,这是值得存疑的。以后在阅读时注意一下人物的语言和作者的语言是一种什么关系,要有一种语言的敏感度。

      课堂总结

 

王星宇:审美分享的模式与前几节课的模式比较相近,大家对这个难度的把握不如前几节课那么熟练,说明越往后我们越需要深入文本,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要对文本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这节课《一地鸡毛》的组织形式有待提高,有点像老师讲课学生来听的灌输式的教学,下节课我们要争取深入文本,活跃起来。

阎老师:我们下次要有取舍,逐步提高问题的深度。

篇后语——来自组织组迟到的抱歉


       为了将大家在课堂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上传公众号有所延迟敬请谅解。在此要特别向望山组,萤火组抱歉,萤火组虽然只是负责对新历史小说特点这个小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却准备了详尽的PPT,其态度值得每个小组学习;望山组是对《红高粱》的一个自由讨论,他们组的每个人都认真的准备了发言稿,期待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但是由于课堂临时生成的新问题导致时间的安排并不合理,没有给到这两个组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实在可惜。这两个组在课前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或许公众号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但其认真与努力相信老师和同学们是看的到的,以此共勉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