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2023-05-10 14:56:27

(下午茶时间到啦~)


她们说我应该活在古代,穿汉服,说古言,采桑踏青啥的。喜欢历史而已,有错咩~


喜欢站在历史角度上想问题,历史太长,务必要懂得兴衰更替,因果循环,有些惊才绝艳的人物势必跳出了某个圈才被人铭记。


不过历史比人有趣,芸芸众生我所能结交的超不了三位数,还需时日琢磨他们的脾性。历史人物却极好懂,个性不鲜明的都留不了名。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今天从知乎认识了这个诗人。叫罗隐,爱嘲讽,写的诗都很丧。活在晚唐,十试不第。说起来高中的人除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肆意,其他都不如那些没中举的才子们来得有意思。


有求引荐的,明明抱怨日边红杏倚云栽却咬牙说不向东风怨未开的傲娇高蟾;也有气愤的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干脆落草为寇的黄巢;还有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的消极唐寅。


人生百态,功成名就只占一种,其他种种皆因不如意而生。这其中就藏着生活的真谛:如何面对你所经历的困境?如何选便是如何命,对错不由人,只分情不情愿。

说回罗隐,这是个负能量爆棚的诗人,他说离开钟陵已经十几年了,今天又重新看到了名妓云英的绝技“掌中舞”,后两句话锋一转,说我现在还是单身狗,姑娘你也没找到金主嫁了,看来我们俩都是失败者啊。


如果你这人爱管闲事,那他就得说你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你自己家事儿都没管好,你就不要给别人下绊子了行吗?


你要是老是爱说些违心的话,诗人也要说你,不过可能大多是自嘲: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别老和人家说归隐的生活有多悠闲,我知道你其实也经常会羡慕鱼儿的时候。


此处应有典故。来自孟浩然。


我当年中二取得另一个笔名,叫“何羡鱼”。是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意思,等我知道孟浩然这个典故的时候,扼腕得很。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句话放在文人出仕有捷径可走的唐朝其实不算过错,除了考试外,要是得到当朝显贵的推举一样可以做官。


李白的“终南捷径”也很有名,他目的很明显,就是自抬身价“买君顾”。中介人是玉真公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干谒诗”,相当于面试作品。


因此孟浩然这首送给张丞相的诗其实很正常,垂钓者指的就是张丞相,他说,您选拔人才的时候,我多希望有我一份啊。


只是这个被李白赞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年轻的时候一直致力于奔走出仕,没成功。但他有足够的才华,和王维、张说等都有交情。


直到39岁那年,张说邀请他到宅邸,正好唐玄宗也去了,当然这有可能是张说故意帮他的也不一定,这机会来得猝不及防,他“惊避床下”,这,这,孟先生你可是“名动公卿”的人物啊,这举止太不恰当了吧。


就算这样玄宗也要见见这个成名已久的诗人,并问他都写了什么诗。孟先生可能多年心愿一朝实现,实在紧张,选了一首暗带牢骚的诗来读,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玄宗很生气,说你没有求仕(求了没考上),我也没有弃你一说,你别诬陷我。


很好,没治罪算对得起他,被放归了。所以总觉得孟先生有“叶公好龙”之嫌,四十年来阅历都喂了狗啊。好吧,我承认我是偏爱“泰山崩倒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名士气度,可是孟先生也太不争气啊,扼腕。

果然相比文采,还是觉得人品更为让人敬佩啊。但性格公正光明的人往往缺乏阅历,没有足够的体验就难以写出世间百态,难以出彩。


我曾经无聊数了一数多少名著是用或小人当主人公,发现古今中外这一类最受欢迎。性纯之人毫无故事。每思及此处就慨叹自己多年来少有意趣,以至荒废。


最近看《左传》,内容也挺有意思,就是讲春秋战国时候的谋略。


孔子修订了鲁国的史书《春秋》,因为语言简练,所以为了方便理解很多人对其做解释,最著名的就是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虽然我们不得不赞扬孔子他用语简练但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内容丰富,被称为“春秋笔法”,但身为3千年后的讲白话文的我,还是比较喜欢听故事的,感谢文人们喜欢注释啊。肯花心思尊重史实而不为孔子光环掩盖的左丘明贡献就更大了。


鲁隐公元年,这是郑庄公的事。



庄公生的时候难产,因此他母亲武姜不喜欢他,取名“寤生”,难产的意思。很喜欢他弟弟共叔段,超级偏心,想让段登位不成,等到庄公即位,又为段要了京城很大一块封地,还放任段扩展版图,越俎代庖行使王令。


大臣们这个气啊,封地那么大远超礼制啊,野心这么明显,国无二君啊,可是庄公就说,没事,他会自取灭亡的。


看到这我也和大臣一样气啊,难道还等他招兵买马赶你下班嘛!


宾果,庄公的确是这么想的,直到看到段已经准备好粮草步兵和武器,还有武姜做内应,庄公行动了。亲自把他赶到了鄢地。


而《春秋》记载这件事只用了一句话:郑伯克段于鄢。


共叔段不像弟弟,所以直称名字“段”,寤生不像哥哥,放任不教诲,有心机除掉弟弟,所以降称“郑伯”,兄弟相争似战非战,叫“克”。



什么叫博大精深,我这种取名废算是见识了。一句话说完一个故事,是因为孔子文字水平太高还是因为鲁国的竹简有限……这完全不能让人好好看故事啊,难怪那么多人给它做传啊,太有必要了。


此外,《左传》补录了很多《春秋》没记载的事。


比如不和礼法的事,公子豫要援郑隐公不同意所以公子自己去联盟的事,卫桓公来了没见到隐公的事,都不提,偶感觉这是私史吧,都围着隐公和礼法转。


总之,故事还挺多,虽然国家太多导致我有点混乱,但不妨碍看八卦嘛。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