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网络历史小说中的权谋与情怀

2023-05-10 14:56:27


《琅琊榜》与《甄嬛传》的关键差别在于,后者讲述的是“无情”的胜利,前者却回归到了“有情”的胜利,因而在“胜利之后重写规则”中,骤然打开了作品的格局。梅长苏和靖王从分裂到融合,为焦虑中的当代青年提供了一条路径:以世俗的方式获得世俗的承认,为最终实现理想争取机会。这条路径的另一面则为现实中的挫折和失败找到了理由:平凡如你,不是没能逆袭,而是那些手段你不愿去做罢了。

《琅琊榜》在网络文学的江湖地位,和主人公梅长苏“麒麟才子”“琅琊榜首”之名颇为相似。这部当年就曾获得起点中文网架空历史类年度最佳小说的作品,时隔8年,依旧盘踞于网站的总榜之上,而且随着同名影视的热播,逐渐演变为整个社会普遍探讨的文化现象。这部被誉为“朝堂权谋,巅峰之作;赤子之心,永生不息”的网络小说,究竟是如何在架空的历史中,用权谋重构正统,用情怀纾解焦虑?

梅长苏,作为《琅琊榜》“赤子之心、情义千秋”的化身,甫一出场,便揭示自身肩负着拨乱反正的重任。既然要重定正反,那么首先就是揭示严整表面下的乱象。梅长苏初入京城,看到的是朝堂之上,梁帝精心谋划的制衡局面:太子已立,生母越贵妃宠冠群芳,有户部尚书与一品军侯暗中支持,誉王争权,背靠皇后六宫之首,亦有庆国公与秦般若为其出谋划策。太子自诩正统,誉王自称贤德,朝局中的每个人,都标榜为守卫正统、匡扶大义。而他们号称的“正统大义”,其实已在各方各派的算计之中,被完全架空。

所谓遵守的规则,不过是弄权的幌子。为了皇位,两方势力勾心斗角、互有牵制,梁帝则在权术的平衡中获得至高无上的个人。梅长苏正是看准这一点,挑动誉王与太子借年尾祭礼展开辩论,揭示越妃待遇超常、礼道缺失,誉王也不过是出身低微的祥嫔之子,两人同为庶出,却都以嫡出身份自居,大梁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已是波澜暗涌。

“嫡庶之乱”只是开端,“谋逆上位”才是高潮。太子废,靖王起,,不惜谋逆,拼死一搏,最终仍然不免彻底失败。皇子谋逆,以下犯上,大梁朝野震动之外,几十年前的往事也浮现出来:

“在梁帝的一生中,他曾经经历过两次这种规模的叛乱,前一次他是进攻者,而这一次他成为了别人的目标。两次的胜者都是他,第一次他赢得了皇位,第二次却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赢了什么。”(《琅琊榜》第七卷 情义千秋 第152章 还京)

作为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梁帝,自身就是通过叛乱谋反,逼宫上位。他先背叛了伦理纲常,也就不相信这份伦理纲常能继续庇佑他。因而梁帝登基之后,敏感多疑,心狠手辣,看到祁王势力日渐强大,恐惧之下,借夏江和谢玉之手,铸成祁王谋反、赤焰军附逆一案,将自己最贤良的儿子,和曾经辅佐自己谋权上位的将军,亲手送进地狱。兔死狗烹、亲父杀子,“正统大义”就是在这一刻,彻底宣告瓦解。

纯直如靖王,曾经相信祁王谋反只是受到陷害、父皇杀子只是受到蒙蔽,但在梅长苏的条分缕析中,他才深刻地认识到,祁王与林帅的惨死,实则是个必然会发生的结局,如果不是言侯早早退出庙堂,这个辅佐父皇夺权的老臣,同样不能幸免。曾经以为当证据确凿,沉冤就能得以昭雪,然而事实是,那个“青天大老爷”,正是“幕后大BOSS”

梁王朝的“乱”已成定论,而梅长苏的“正”却愈加可疑。梅长苏早在扳倒谢玉之时,就未曾顾忌视自己为朋友的萧景睿,他与靖王为赤焰翻案,不再讲究“君臣父子”,更不用说“忠君爱国”,恰恰相反,他们拿捏住梁帝的七寸,在寿宴上,撕掉了这个王朝身上最后一块遮羞布。

,靖王登基理政,但是清明并未终止权谋。《琅琊榜》的结尾,祁王的遗腹子庭生已经长大,面对靖王的幼子,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不是起风了,而是在这宫墙之内……风从来就没停过”(《琅琊榜》尾声)。在这个充满权谋斗争的故事中,“光明”不过是暂时休战,无论是太子、誉王、梁帝口中的“正统”,还是梅长苏与靖王声称的“忠义”,都已经在轮回般的命运中,变成空洞的能指。

因而,《琅琊榜》所获得的热烈追捧,究其根源,并不在于主题标榜的忠义家国,而在于主人公的逆袭复仇。林殊出身显赫,少年得志,却被陷害濒临绝境、死里逃生。化身梅长苏的他变为草民、布衣,凭借惊人智计搅动朝野,令天下变色。梅长苏的无所不知,掩卷细想,难免“杰克苏”之嫌,然而开外挂、金手指,为何在小说的情境中却并未令人厌烦?

这份天真尽失、冷静理性的智与谋,不是凭空获得,而是源于作为前世林殊的痛与仇。全军覆没、满门抄斩,为梅长苏这一世的所有附加技,取得了绝对的合法性,也在情感的基点上,获得了读者的全面认同与自我投射:梅长苏表面上是平民,这是与读者的“合”,实际上仍旧是能力超凡的奇才,这又是与读者的“离”,而这份能力又是源于不公、构陷之下的痛苦和仇恨,再三分分合合的确认之中,最终与普通读者的日常经验取得了共鸣。

而耿直不屈的靖王,与足智多谋的梅长苏,看似截然不同,实则却是一体两面。梅长苏也曾经是无忧少年,但是阴谋和诬陷让他褪去了单纯青涩,开始学会冷静筹谋他的复仇之路。而靖王虽然不善变通、洁身自好,但是对夺嫡与治国,也并非没有自己的期待。他们两人互为表里,自己都是对方的隐藏一面,因而在与另一个自己劈面相对时,总是会下意识地回避躲藏。梅长苏假装冷面冷心,靖王假装无欲无求,两人互相试探周旋,时时处于这种拧巴的状态。一直到靖王得知赤焰真相,第一次对梅长苏有了源自内心的请求:

梅长苏抬起头来,看着他的眼睛,轻声道:“殿下可知,如果皇上发现殿下在查祁王旧案,定会惹来无穷祸事?”

“我知道。”

“殿下可知,就算查清了来龙来脉,对殿下目前所谋之事也并无丝毫助益?”

“我知道。”

“殿下可知,只要陛下在位一日,便不会自承错失,?”

“我知道。”

“既然殿下都知道,还一定要查?”

“要查。”(《琅琊榜》第五卷 恩怨情仇 第99章 惊心)

是梅长苏与靖王相互交底的过程,更是两人相互交心的过程。这三个“我知道”,让两人终于相互认同,合二为一,当他们不再对彼此伪装,而是开始因共同的目标,对梁帝开启伪装模式时,整个故事才进入真正的高潮。

梅长苏与靖王的分裂与融合,实则是当下现代人内心境遇的一种折射。网络文学的这批读者,正是成长于中国社会剧烈转型期的一代。他们自幼接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怀有改造社会、迈向现代的理想,然而成年后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后启蒙时代”:一方面,知识分子精英谋求激烈变革已被宣布失败,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在大众层面重新建立了世俗化的成功法则。中国社会在不期然间已经迈入“现代”,尽管是一个“土豪式现代”,但仍然无妨曾经被精英阶层奉为圭臬的西方国家,争相示好献媚。

如何在这个“秩序既定”的时代获得成功?梅长苏的权谋,是靖王不屑为之,却又不得不为的策略,靖王的清明,是梅长苏不敢面对,却又珍惜维护的理想。梅长苏和靖王从分裂到融合,为焦虑之中的当代青年提供了一条完满的路径:以世俗的方式获得世俗的承认、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争取机会。而这条路径的另一面,则为现实生活中的所有挫折和失败,找到了一个合法的理由:平凡如你,不是没能逆袭,而是那些手段,你不愿去做罢了。


靖王所代表的清明理想,必须通过梅长苏的权术计谋才能够实现,这是传统主流话语所隐藏的“痛点”,是千百年来能做不能说的厚黑。而梅靖二人对抗太子、誉王,“我用你的方式战胜你”,则是网络文化中的“爽点”,是吹牛不成反被劈的打脸。

然而,“我用你的方式战胜你”不是结局,“战胜之后重写规则”才是关键。客观来讲,《琅琊榜》写权谋并不够劲,梅长苏并没有碰到一个真正的敌人,所有让他进退维谷、犹豫不决的,都不是敌手,而是自己,不是权谋,而是感情。梅长苏爱惜羽毛,因而不愿坦诚身份,希望靖王心中的小殊,仍旧是那个天真无邪的模样,于是甘愿被误解、被怀疑、被试探。随着赤焰真相浮出水面,三个“我知道”和一个坚定的“要查”,靖王终于和梅长苏合而为一,他们共同在“情”的驱使下,突破了自身安危(“惹来无穷祸事”)、搁置了夺嫡大业(“并无丝毫助益”)、甚至知道可能无功而返(“不会自承错失”),仍旧选择“要查”。这份胜利之前的铤而走险,正是用“情”解构了“权”,完成了文本自身的反转。

《琅琊榜》自称男版《甄嬛传》,它们都是既定的规则与下,个体的生存与挣扎。小人物在板结社会中四处碰壁、陷入绝境,最终选择更坏、更狠、更无情,用敌人的方式战胜敌人。然而两者的关键差别却在,后者讲述的是“无情”的胜利,前者却回归到了“有情”的胜利。《琅琊榜》的反派刻画并不比《甄嬛传》血肉丰满,主人公的不所不知、外挂全开也常常遭人诟病,,只能辩称自己的主题是反封建时,《琅琊榜》却能在“胜利之后重写规则”这一点上,开拓出新的天地,骤然打开作品的格局。这里不止于以黑吃黑,也不只是开启了又一个命运的轮回,而是在“以自己不认同的方式取得成功”的沧桑感、悲剧感之后,获得“破除不公、重建天地”的崇高与升华。

对于《琅琊榜》来说,“家国忠义”只是皮相,“权谋斗争”才是爽点,“情义千秋”则完成了最终的升华。既然宏大叙事愈加可疑,从来没有真正的正统可言,所谓规则也不过是胜利者制定的,那么,就让我们“以对手的方式战胜对手,然后重订规则”,为我们在残酷现实中必须割舍的情义,寻求一个可以安然存放的明天。

链接

《琅琊榜》作者海晏

海宴,供职于一家房产公司,闲暇时居家写稿,笔名取“海鲜宴席”之意。《琅琊榜》是她迄今惟一一部网络小说,走红后坚持不签售、不采访,保持低调。近日,电视剧《琅琊榜》在北京、东方两大卫视首轮热播,引起轰动。

网友评论

林殊、梅长苏、苏哲,明明是同一个人但每次名字的变换就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对于少帅看得太少,只觉得是个意气风发的一代英才;而苏哲,有太多的顾虑、太多的算计、太多的忍耐,总是让人心酸;最爱的还是梅长苏,那个以照殿红待客,为了伤情的少年弹琴,带着富家公子到小巷深处用餐,闲来无聊盗上一回国书的十四州的宗主,那个会带着温和的笑意,怂恿豫津和景睿赛马的江左梅郎。

——hideko1213

靖王个性冷硬并且不受人瞩目,梅长苏病残之躯而机谋百出。书中不时铺陈而又未尽详述的那个英才济济、虎啸龙腾而又充满着深深袍泽之情的祁王府时代。历史中,哪怕是架空的历史中,不可能有这样一个锐利、团结又温情的年代,于是作者巧妙的让它成为文中一段未及尘埃落定的过往,并让两位主人公如那段辉煌历史的余烬般闪着温暖又令人扼腕叹息的光。

——玄学士

宫廷阴谋,父子之间、君臣之间,忠诚与背叛,永远是最难说尽的话题。不管你会不会谋反,只要具备谋反的能力,就已经是罪过了。赋予臣下、皇子权力的皇帝就毫无过错吗?说他心胸狭窄,倒不如说既没有识人之明、任人尺度,更没有自省,只是一味猜疑。刻薄寡恩的梁帝,说来才是该背负最大的责任的人吧。

——五只棱角


作者、编辑:薛静,来自百度新闻实验室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