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第六十四回

2023-05-10 14:56:27

第六十四回  造离宫权臣虐民  触圣怒皇后庇佑

     话说到了开皇十三年,天下承平,百姓安康,大隋朝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这日文帝临朝,户部官员奏说:“如今国家的府库已经全堆满了,以至财物没有地方存放,只好暂时堆放在府库外的厢房里,现在厢房也堆满了,只好奏报陛下,是不是需要另建府库,用来存放财物。”

     文帝听后不解地问道:“朕不但对天下百姓征收很轻的赋税,而且又用大量的财物赏赐给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为什么府库还会全满呢?”

     户部官员回答说:“陛下一向节俭,宫中用度又少,自我大隋开国以来,除迁都外,从来没有大兴土木,即使新都的建设,也是由拆了旧都的材料而建成的。陛下节俭之风,使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财物支出。虽然陛下将大批财物赏赐给有功将士,但每年的日常支出和陛下用于赏赐的财物也不过数百万段,而朝廷每年的收入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所以府库所藏根本不会减少,而是逐年增加,这就造成了财物没有地方存放的情况。”

     文帝听后,心中欢喜,笑道:“既然如此,可令工部另外开辟左藏院以存放新收的财物。”

     工部官员遵旨照办,文帝说:“朕闻古人云:‘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如今朝廷府库已满,财物需要另辟府库而贮藏,朕以为节用在于朝廷,强本在于富民,所以粮食布帛宁可积蓄在民间百姓家里,也不要储藏于国家府库之中。朕诏令今年河北、河东地区的田租可减征三分之一,军人应缴纳的份额可减征一半,全国各地成丁应缴纳的调(纺织品的税)全部免征。”

     高颎听后说:“陛下圣明,这减轻百姓负担的诏令下后,必然使百姓感陛下之德。如今北方的威胁还未消除,给军人减轻负担后,必能使将士感恩,报效朝廷。臣另有一事要奏。”

     文帝问道:“不知独孤公有何事要奏?”

     高颎说:“如今全国地方官员都努力检括户口,推行‘大索貌阅’之法,又纷纷效仿令狐熙任沧州刺史时的办法,晓谕治下百姓,自动归首申报户籍,所以全国的户口每年都在增加,这虽然使国家交纳租赋的人数不断增加,国家财税收入也不断增长,但出现了人多地少的情况,特别是京畿地区和河北、河南、河东三河地区,地少人多的情况更加严重,据地方官员奏称,许多平民因耕地少而衣食不足。”

     文帝听后说:“卿所言也正是朕心中所担忧的事,朝廷可向全国各地派出使节,重新调整分配天下的田地,推行均田之法,使地少人多的狭乡每个成年丁口最少也能分到二十亩耕地家中的老人和孩童酌情可分得少一点。”

     高颎说:“臣依陛下旨意行事,一定保证耕者有其田,百姓享太平。”

     尚书右仆射杨素奏道:“如今国家府库已满,财物堆积如山,若长期储存而不加动用,粮食则会变质,绢帛则会生虫腐蚀。依臣之见,陛下每日守在大兴宫中日夜操劳,实在太累了,不如另建一座别宫,陛下与皇后娘娘也可换换环境。一来颐养身体,二来也可调节心情,使陛下神清气爽,龙体康泰,这是天下百姓之福。而且修一座离宫,既可将朝廷府库中多余的财物耗掉,又可以让百姓有事可做,不然百姓们每年应服劳役的时间让他们去干什么呢?”

     文帝听后,皱眉说:“朕一向倡节俭之风,卿怎么能让朕去大兴土木呢?”

     杨素说:“臣闻古人云:‘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臣请陛下另筑离宫,是为了让陛下和皇后娘娘便于生活,并不是让陛下去观赏玩乐,又不是让陛下去浪费财力。如今陛下所居不及陈叔宝当初在金陵的百分之一,如陛下之俭,历代君王无人可比,实为一代圣君。当时陈叔宝大兴土木,构筑宫室之费全都是横征暴取于百姓,而陛下以国家盈余之财,稍加动用,筑一离宫,臣以为这不是侈靡。”

     杨素的一席话,说得文帝不觉怦然心动,但一时未便表态。众大臣见文帝犹豫不决,便一齐附和杨素说:“越公所奏也是我们的心愿,愿陛下龙体健康,万寿无疆。”

     文帝在众人一致赞同声中说:“此事容朕细想之后再决定吧。”于是宣布退朝。

     文帝一出露门,独孤皇后便从后阁中迎了出来,夫妻二人携手登辇。文帝仍在沉思之中,独孤皇后偎在文帝身旁问道:“皇上是否仍在思考朝堂之事?”

     文帝说:“今日朝堂杨素所奏之事让我一时不决,故尚在思考之中。”

     独孤皇后说:“臣妾已经知道朝廷财物多得府库已经放不下了。杨素想让皇上建一座离宫,而皇上一向又崇尚节俭,所以对这件事一时犹豫不决。”

     文帝说:“我想的也就是这件事。不知你认为此事可行吗?”

     独孤皇后说:“我朝建立以来,皇上励精图治,你我夫妻克勤克俭,如今天下统一,四海承平,皇上一向爱惜民力,关爱百姓,经十多年的经营,国家富余,府藏盈满。皇上如今已经年过半百,臣妾也一天一天地变老了。而我们整天就守在这座大兴城中,没有休养身心的地方。杨素想得周到,想为我们夫妻建一座离宫,臣妾以为这是杨素的孝心。如今府库充盈,动用国家的余财去建一座离宫。臣妾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这既不会增加百姓的负担,又能将府库多余的财物支出一部分,减少长期储存造成的损失,这是好事啊!”

     文帝说:“是啊,我贵为天下之君,却让我心爱的妻子二三十年来同我一起过着这般清苦的日子,想起来也真是委屈你了。为了你,朕就同意建这一座离宫好了。”

     独孤皇后听文帝如此一说,心中不觉感动异常,转过身来,望着文帝说:“皇上的两鬓已经染霜了。你我夫妻这风风雨雨的几十年,一直是在惊涛骇浪中熬过来的,皇上的健康长寿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啊!今生今世我没有任何别的祈求了。”

     文帝不觉心头一热,将独孤皇后揽在怀中说:“好!朕明天就宣布建造一座离宫,这座离宫该叫什么名字好呢?”

     独孤皇后不假思索地脱口说:“就叫它仁寿宫吧!皇上的仁政使天下承平,百姓安康,天下都愿皇上万寿无疆!”

     文帝听后笑道:“仁寿、仁寿。就叫它仁寿宫吧。”

     夫妻二人在温馨的笑语声中回到了寝宫。

     第二天早朝,文帝诏令在岐州北面选址营建仁寿宫,并委派杨素监督施工。杨素上奏,请求文帝将现任莱州刺史的宇文恺抽调回京,暂代将作大匠。大兴城是宇文恺的杰作。文帝当然知道他的才能,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杨素的请求。仁寿宫仍由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杨素借机又推荐封德彝为土木监文帝照准。

     杨素得到负责建造仁寿宫这个差事,心中万分高兴。因为这个建议,隔了一夜竟被文帝果断地采纳。下朝后,杨素向封德彝言及此事,封德彝祝贺道:“越公此举可谓两面讨好啊!”

     杨素不解,问道:“圣上采纳了我的建议,说明圣上对我的信赖,只要圣上高兴就行了,又怎么会两面讨好呢?”

     封德彝说:“圣上当时还在犹豫不决之中,为什么隔了一夜就果断地决定下来了呢?”

     杨素答道:“这大约是圣上经过深思之后才决定的吧。”

     封德彝说:“越公忘了,后宫还有个‘二圣’呢,此事若不是皇后赞同,圣上岂能在第二天早朝不经众大臣讨论便果断将此事决定下来。依照圣上一向节俭的性格,若没有皇后的赞成,只怕越公这个建议就要泡汤了。”

     杨素听后,一拍脑袋说:“您如此一说,才使我恍然大悟。您所说对极了!”

     封德彝说:“所以我说越公是两面讨好。既得到了圣上的信赖,又讨好了皇后娘娘。高颎相位稳坐十几年,若不是有独孤家的渊源,他如何能得到圣上的如此信赖!如今越公讨得了皇后的欢心,前途岂可限量。”

     杨素急忙摇手向封德彝说:“公休得乱言,如今我居于高颎之下已经知足了。这次又得到监造仁寿宫这个差事,并为公讨了一个土木监的美差,我们应当同心协力把仁寿宫建好,让圣上和皇后都高兴,这就是我们的福气了。

     封德彝说:“越公所言有理,我们既要建好仁寿宫,还要尽快完工,让圣上早居离宫而颐养天年。”说罢二人欢喜异常。

     杨素出主意让文帝建造仁寿宫,自己又得到了这份差事,所以格外卖力,立即征发各州夫役,限期到岐州服役。宇文恺按照杨素的要求,在十几天内已将宫址选好,并绘制出蓝图。杨素亲临岐州督促各州县征发来的十余万民夫,先平山填谷,完成基础工程,同时和宇文恺一起规划出离宫的宫殿和亭台楼榭的详细方案。封德彝则命人于大山深处选取巨木,并烧制砖瓦。一时间岐州北面人山人海,一片繁忙景象。杨素急于邀功,冷酷无情的他,又把战场上打仗的办法用到工程建设上来了,每项工程的进度,他都要限期完成。不管刮风下雨,天气如何变化工地上始终不能停工。他选派军士在工地上监督工程进度,稍有迟缓便行杖责。若发现夫役中有怠工者,则严惩不贷。不是鞭抽便是棍打,如此严急的督使,造成服役的丁夫死亡众多,很多人因为疲惫不堪,在工地上倒地而亡。属下将此情况报知杨素,问大批死亡夫役的尸体如何处理?杨素连皱一下眉头都没有,厉声说:“这事还用问吗?尸体填入坑谷之中,上面用土石覆盖,筑成平地就行了。”属下不敢违令,累死的丁夫,便就地填埋在宫殿、楼台的地基之中。在仁寿宫的建造过程中, 死的人数以万计,传言宫侧时常能听到鬼哭之声。而杨素则继续向各州县征发丁夫补充到工地,并将此情全部隐瞒下来。

     杨素不顾百姓死活,严急督建仁寿宫之事暂且按下不说,且说文帝一日在宮中宴请几位元勋大臣,忽然想起了陈叔宝,于是就命人把陈叔宝招来作陪。陈叔宝好久没有得到文帝的召见。这日兴致勃勃地赴宴,早把那亡国之恨忘得一干二净,并借此机会,向文帝上表,请求文帝登泰山祭祀天地。文帝阅表后,用非常谦虚的话答复他,说道:“今虽区宇一家,烟火万里,百姓又安,四夷宾服,岂是人功?实乃天意。朕惟夙夜忧惧将上达天灵,是以小心励已,日慎一日,以天下黎民为念,忧兆民未康,以庶政为怀,虑一物之所失, 而常察己身之修,岂敢以登泰山而封禅。”

     陈叔宝听了文帝如此谦虚的话,十分感动,于是执酒为文帝上寿祝福。文帝看着陈叔宝,顿生恻隐之心,于是下诏道:“由于北齐、梁、陈三国帝室的宗庙祭祀废绝,命原北齐高平王高仁英、原后梁国君萧琮、原陈朝后主陈叔宝三人分别按时负责祭祀,祭祀所需要的器物和祭品,由朝廷主管官吏负责供给。陈叔宝听后,立即向文帝叩拜谢恩。等陈叔宝离开后,文帝向身边的大臣们说:“陈叔宝的败亡不就是因为酒嘛!与其在作诗上下功夫,不如多考虑安定时事政局!当初贺若弼率军渡过长江拿下京口时,就有人向南陈朝廷密信告急,可是陈叔宝还在饮酒,根本不看。一直到高颎到达建康的那天,才发现告急的密信仍然丢在床下,根本就没有拆封。这件事真是可笑,实在是上天要让陈朝灭亡啊!原先,前秦苻坚南征北战所吞并的国家,使原来的国君都荣耀尊贵,苻坚只是想博取好名声,他不知道这样做是违背天命的。让上天已经抛弃的君主再做官,这是违背上天的旨意,所以朕只能把陈叔宝他们供养起来,再不能让他们去做官了。但朕还是让他们去祭祀自己的先人,以示对他们的宽容。”群臣听后,无不称道文帝的圣明。

     文帝在登上帝位之前,与他交往的术士,皆以他的相貌来断定他日后必然大贵。而这些人的话结果都得到了验证,这就造成了文帝喜爱预卜吉凶灾祥的心理,因此他热衷于占卜之术,迷信天命之说。此时上仪同萧吉向文帝上书说:“甲寅、乙卯之年,是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合的时候。今年是甲寅年,辛酉朔那天冬至,来年是乙卯年,甲子那天夏至。冬至过后阳气开始上升,是祭天的日子,那天正是陛下的本命日。夏至过后阴气开始上升,是祭地的时刻,那天正是皇后的本命日。陛下的恩德如同天之覆育众生,皇后的仁爱如同地之载养万物,所以天地两仪的元气一起聚和在陛下和皇后的生辰日期上。”

     文帝看了萧吉的上书大喜,于是赏赐给萧吉锦帛等物五百段。员外散骑常侍王劭见萧吉凭借一席附会之说,竟得到了如此厚赏,于是私下也盘算着如何能讨得龙颜欢喜。一日文帝临朝,王劭出班向文帝奏道:“陛下天生龙颜,额头上有肉突起,正是生就两个龙角的奇异相貌。”接着放胆登上御座,用手指示给大臣们看。大臣们全都附和王劭说:“陛下真是龙角生于额头,天生的龙颜!”

     文帝听了大为高兴,称赞王劭善识福相,不仅赏赐给王劭财物数百段, 又任命他为著作郞。王劭借机又多次上表,陈述文帝受命即位以来所出现的种种吉祥征兆,又采集民间歌谣,征引预卜吉凶的谶纬图书,摘录中的记载,采取改换文字、歪曲附会等等手法,撰写成《隋皇灵感志》三十卷上奏文帝,文帝看后立即下令将此书宣示天下。王劭又召集全国各州的朝集使, 齐集宫中,让他们洗手焚香而诵读此书,并让这些人读得抑扬顿挫,犹如歌咏一般,一直读了十多天,直到把全书读完才罢。文帝听了更加高兴,赏赐给王劭大量财物。

     转眼已到了开皇十五年,年初文帝东巡,车驾停在齐州。在众位大臣的劝说下,文帝虽然没有举行盛大隆重的封禅大典,但还是在泰山上筑起了祭坛,以焚烧柴火的柴燎仪式祭祀了上天。又因为去年关中出现了旱情,文帝在祭祀中自陈过失,以向上天请罪。随后文帝又亲自登坛祭祀青帝,并下令大赦天下。三月文帝结束东巡回到长安。

     杨素经过一年多的严急督建,不顾丁夫们的死活,终于将仁寿宫修建完成,奏报文帝。当时天气已经暑热,服役丁夫死者的尸体相连于道,无处填埋,于是杨素便命人将死尸全部焚烧清除。文帝因仁寿宫建成,便命高颎先去视察,高颎看后,回来向文帝奏道:“宫殿造得非常气魄,但过于绮丽,且大损人丁。”文帝听后很不高兴,及驾临仁寿宫,文帝见宫殿结构果然雄伟壮丽, 装饰富丽堂皇,不觉龙颜大怒,怒气冲冲向身边跟随的大臣说:“杨素殚竭民力修建这座离宫,是让朕结怨于天下百姓!”没有看完就匆匆回京。

     杨素听说后,惶恐不安,吓得不敢来见文帝,心想,此次邀功不成,只怕是要惹祸上身了。而且也知道了高颎视察后对文帝所说的话,心中对高颎暗生恨意。但此刻是要先保住自己,对高颎的恨也只有放在一边了。他在家中坐卧不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房中团团转,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命人将封德彝找来。一见面二话不说,直接把文帝驾临仁寿宫,龙颜大怒的事告诉了封德彝。

     封德彝听后,看着杨素急得满头大汗的样子,不觉笑道:“越公就为这事急成这个样子?”

     杨素说:“难道这事还小吗?你我辛苦一年多,本想以此讨圣上欢心,却不料圣上一见这座离宫竟然怒气冲冲地说我殚竭民力,结怨天下百姓。如果圣上因怒而追查,死了那么多丁夫我岂不是大祸临头了吗?而你却还能笑出声来。”

     封德彝上前,将杨素按在座上,说道:“越公不必担忧,你安坐家中,这福祸还没有揭晓,你急什么呢!只怕越公无祸,还会招福呢!”

     杨素抬眼望着封德彝说:“如今只求无祸就万幸了,何敢望福呢!”

     封德彝说:“越公忘了,你建议造这座离宫,若当初没有皇后的同意,圣上能下决心修建吗?今日只是圣上一人去了仁寿宫,明天可能皇后就会随圣上一起去仁寿宫观赏。皇上虽然不喜欢,保不定皇后会喜欢呢!所以越公管安坐家中,但等皇后去了仁寿宫以后再说。到那时圣上一定会有诏书赞扬您呢!”

     杨素听后,勉强一笑说:“若如您所言,这满朝文武大臣,我只有敬公一人了。”

     封德彝说:“岂敢!越公与我知交,富贵不相忘,在下已经知足了。”

     杨素虽然经封德彝如此推断,但心中仍然不放心,对封德彝的话也是将信将疑,皱着眉头仍在思索。封德彝也看出了杨素心中仍不踏实,便说道:“越公若还不放心的话,请您选一位精明的家人,密奏皇后,向皇后表明您孝敬皇上与皇后的良苦用心。”

     封德彝此话一说,杨素不由一拍脑袋,站起身来说:“公若不言,这个我倒忘了,皇后身边的侍女若兰,曾多次接受我赠送的礼物,心存感激,曾向我表示,杨仆射若有什么为难之事,尽可告知,我一定会设法为仆射大人排解。”

     封德彝听后,鼔掌说:“越公有这一层关系,岂不是更安全了吗?还存什么疑虑呢!”

     杨素说:“我即刻派人从后宫北门密见若兰姑娘,让她转告皇后,就说历代帝王,哪个没有离宫别馆。今天下太平,国库充盈,仅造一宫,何足言费!我料若兰一定会将此话转告皇后。”

     封德彝说:“好极了!越公与我在这里品茶下棋,静候佳音好了。”

     于是二人便在书房摆开棋盘,投子消遣。果然不久,派去的家人就带回了好消息,向杨素报告说:“老爷原话若兰姑娘已经告诉了皇后,皇后让若兰姑娘带话给老爷,一件小事,让越公不必担忧,自然有法转圜。”

     杨素得此消息,心中大安。向封德彝说:“公料事如神。这仆射之位,将来必是您的!”

     封德彝一笑说:“越公过誉了。这一局越公可输了我三子。”

     杨素笑道:“我心中有事,仅输公三子,下一局只怕你要输我五子还不止呢。”说罢二人大笑,于是重新开局,直下到夜半二人方才住手。

     第二天,杨素已经探听到文帝夫妇驾临仁寿宫,而且得知皇后在仁寿宫看一处赞一处。文帝也不是起初那满脸怒气的样子了。这时杨素全把那颗忐忑不安的心放下了,中午请封德彝到府中用餐,二人举杯对饮。封德彝向杨素祝贺道:“越公今天必然会得到重赏。”

     杨素笑道:“但愿如此,公的功劳我也必然上奏皇上,使公才有所用。”

     果然到了下午,文帝召杨素入宫,在宫人的引导下杨素来到后宫,向上一望,只见文帝夫妇双双坐在那里。文帝虽然面无表情,却没有怒意,杨素急忙向文帝和皇后叩拜问安。文帝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独孤皇后向杨素说:“你知道我们夫妇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可休养的地方,所以你把这座离宫装饰得很好。这正是你的孝心所致啊!”

     杨素听后,急忙跪下说:“臣心中只有皇上和圣母娘娘,所以才竭尽孝心使皇上和圣母娘娘有一处颐养的地方。如今天下太平,臣已经没有可用武的地方了,也只好把全部心思用在对皇上和圣母娘娘的孝顺上来了。”

     独孤皇后说:“你起来吧,这一年多你也够辛苦了。我与皇上赏给你钱一百万,锦帛三千段,算是对你的慰劳。”

     杨素谢恩,乘机说:“臣没有什么功劳可言,要说辛劳就数监役了,特别是土木监封德彝最为辛苦,臣愿把皇上和圣母娘娘奖给我的财物转奖给他。”

     独孤皇后说:“封德彝应当另赏,这是赏给你的,你不必谦让。”

     杨素谢恩而退。回到府中,把受赏之事告诉封德彝,封德彝也满心欢喜,感谢杨素向文帝夫妇称颂自己。果然不久,封德彝被升为内史舍人,从一个小小的记室参军一下子成了皇帝身边的近臣。

     文帝夫妇从此经常驾临仁寿宫,并且在仁寿宫一住便是很久。仁寿宫的规模比大兴宫还要大,文帝夫妇要在那里长住,就要挑选宫女充当各种杂役,皇宫不足,便向官员和富家征选。文帝在不知不觉之中已被环境所感染,渐渐地也平添了几分安逸之情。     

     这日正当文帝在仁寿宫静养之时,突然接到突利可汗的密报,称都蓝可汗已经与达头可汗结成联盟,准备兴兵大举南下。文帝得报,急忙起驾回京,召集文武大臣商讨东西联合南下寇边的紧急战事。正是:佞臣有术邀宠欢,不知何人再建功?欲知文帝如何应对入侵,且看下回。

往期精彩内容请一直往下往下再往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四个字


‍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已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书店均有销售。

‍郑胜利,1946年生,南阳市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于南阳医专。他曾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数十篇,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出版有长篇小说《儿女侠情》和诗词集《南阳行》等。去年,他的64万字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出版,南阳文坛因此又多了一部帝王小说。


文内容由作者授权果果然刊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欢迎分享

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果果然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