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第六十七回

2023-05-10 14:56:27

第六十七回  王公遭忌惹横祸  将军平叛受贿赂

     话说诚心归服之后,长城内外出现了一片笙歌牧笛的太平景象。此时文帝已经五十多岁了,他虽然表面上拒封禅而示谦让,但内心深处是权力欲的恶性膨胀。在“圣人可汗”的光环之下,在群臣颂扬及万人歌功颂德的欢呼声中,文帝的个人崇拜和极端专制越来越走向了顶峰。朝廷内部也不像开皇之初那样团结一心,共谋大业,而是相互猜忌陡增,裂痕加深。文帝外宠信杨素,内听计独孤皇后。杨素一向感情用事,待人处世缺乏公平,而且常于暗中使奸。独孤皇后本来生性妒忌,刻薄之心又与文帝有相似之处。她虽不进入朝堂,。文帝每日上朝,她必与丈夫同行,至殿阁而止,让宦官与她沟通联络。文帝政有所失,她随时在幕后给予匡正。文帝虽多有得益,长久以来却受制于皇后。而且文帝对亲近大臣的猜忌之心也越来越强。朝廷上层已经是危机四伏,人心惶惶。随着虞庆则遭小人暗算被杀之后,

     隋初的四贵,是高颎、苏威、虞庆则和杨雄。如今苏威已经因为吏部朋党案被免去官职,只保留了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在家闲居。虞庆则遭诬被杀。四人中去了两个。文帝最亲信的族侄广平王杨雄,在文帝当初入宫执政时,因立下大功,而深受文帝宠信,且又多参与机密,所以在朝廷中威望冠绝一时。杨雄为人宽容,礼贤下士,朝野倾属,朝臣多趋附之,因此渐渐使文帝对这位侄子也暗生疑忌,特别忌恨他在朝廷中的威望日增。杨雄任左卫大将军,掌管京城禁军,兼任雍州牧,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位子。文帝对杨雄虽然暗生疑忌,但又找不到杨雄的任何过错,想来想去,只好采取明升暗降的策略,以削其兵权,于是拜杨雄为司空,改封为安德王,免去左卫大将军及雍州牧等职,下诏曰:“惟尔上柱国,左卫大将军、宗正卿、广平王雄,风度宽宏,位望隆显,典司禁旅,已历十余载。入为心腹,外任爪牙,驱驰于朝堂,勤劳著绩。念旧勋功,职位应当加等。朕寄予厚望朝野为之敬仰,宜竭尽诚心,名实相符。故任命尔为司空,改封安德王,此荣宠之命,望尔慎重接受。”

     这道诏书说得明白极了。文帝对杨雄外示优崇,实夺其权。司空是一个最高勋位的虚衔,无任何职务。杨雄心知肚明,知道自己已经遭到了这位叔父皇帝的猜忌。既然已经没有了职务,干脆就闭门在家,不与任何人交往,安享清福。这当然让文帝对他放心了。杨雄总算荣幸地离开了权力中心。这隋初四贵也就只剩下高颎一人了。

     再说文帝剩下的一个亲弟弟,号为杨三郎的滕穆王杨瓒,他的命运比起杨雄来可要惨了。文帝做宰相之后,擢杨瓒为大将军、大宗伯,晋位上柱国、邵国公。杨瓒见文帝执政,群情不一,害怕招来家祸,便暗中谋划,欲除掉文帝。但文帝念其为同母兄弟,所以优容之,并将此事隐瞒下来。称帝后,封杨瓒为滕穆王。文帝常邀杨瓒入宫共坐议事,仍像从前一样呼杨瓒为阿三。可杨瓒始终与文帝心存芥蒂。又加上杨瓒的妻子是宇文氏家公主,当初下嫁到杨家就与独孤皇后不和,妯娌间早存嫌隙。今见文帝夫妇得势之后,尽灭宇文氏诸王,这同宗亲情,心中何能含忍?于是朝夕悲伤,暗生诅咒。独孤皇后怎么能不恨及这位顺阳公主呢!于是多次在文帝面前煽风点火。文帝听信独孤皇后的话,便召来杨瓒,劝弟弟与顺阳公主离婚。杨瓒夫妇一向恩爱,怎忍舍离?只好再三向文帝求情,这才得到文帝的应允,但宇文氏被除去属籍。杨瓒也因为违抗圣旨,而恩礼愈薄。杨瓒夫妇虽然保住了婚姻,但不仅遭到文帝的疏远,而且使文帝对这位亲弟弟所产生的疑忌越来越深。

     一天文帝幸栗园,召杨瓒侍宴。当日饮宴方终,杨瓒忽觉腹痛难忍,鼻中流血,顷刻毙命,时年四十二岁。安葬之后,文帝对这位弟弟没有追赠任何封号。顺阳公主宇文氏的下场也就不用说了。文帝的二弟杨整,当初随周武帝伐齐,在并州之战中力战而死。文帝受禅后,追封杨整为蔡王,让他的儿子杨智积承袭了爵位。智积的母亲尉迟氏已死,智积请求文帝以王妃之礼归葬其母。谁知这一请求不仅遭到拒绝,而且文帝愤恨地说:“过去他们几乎要杀我,我有同母两个弟弟,二人倚仗妻子娘家的势力,常常憎恨欺压我。我没有办法,只好勉强向他们笑着说:‘你们既然这样恶言恶语对待我,我不会以恶语来与你们相争。’可他们二人竟说:‘阿兄无言相争,只好厚着脸皮了。’父母去世之后,两个弟弟和他们的妻子又向宇文护说我的坏话。在这种情况下,我每次回家,当要进门的时候,心中就十分不安,。所以托言患病,常常将自己关闭在阁中静坐,只有到了吃饭的时候才开阁出来,而且常常有流言传入我耳中,听后我私下叹道:‘还会再有这样的流言吗?’当时我的确不能够忍受,常常羡慕没有兄弟的人家。世间贫穷人家的兄弟都是相互敬爱,彼此照应,而达官贵族家的兄弟却相互憎恨,这是争夺名利的缘故啊!”

     文帝出语惊人,此话被史官如实记录下来。文帝以此种心态来对待亲兄弟,又如何去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呢?他所夸耀的五子同母,必能和睦相处, 只怕是未如其愿,反而正如他自己所言,达官贵族家的兄弟相互憎恨,是争夺名利的缘故啊!结果还真应了他自己的话。

     平陈功臣贺若弼,因恃功而骄被文帝疏远不给职事,闲居在家,但他仍骄矜如故,不思悔改。一日在家实在闷得慌,便写了一首诗:

      昔日渡江初,强虏如摧枯。

      叔宝被擒后,唯读老庄书。

    写罢放在案上,此时恰好有一个门客叫刘须的来拜见他,无意中看到了这首诗,读了一遍后,向贺若弼称赞说:“公当日立下盖世之功,以八千兵而击败十万强虏,剪灭南陈,只怕是历朝历代无人可比!”

     贺若弼听后苦笑说:“如今我只有读闲书来打发时光了。”

     刘须说:“以公的才智,宰相之位理当属公。”

     贺若弼说:“高鸟尽,良弓藏。韩信的话说得好哇。”

     刘须说:“公不必自叹,圣上当着使者之面还称赞您是上天所赐的良将,早晚还会被起用。”

     贺若弼说:“如今杨素为相,圣上对他宠信有加,以杨素的胸襟,他能容得何人?”

     刘须听后又敷衍了几句,便即辞出。

     不料这个刘须是个投机钻营的小人,当面奉承,背后害人。他从贺若弼府上出来,直接来到杨素那里,将贺若弼所作的愤怨诗和所发的怨言, 一五一十给杨素讲了。杨素听后,立即面奏文帝。文帝听后,将贺若弼召来,气愤地列举了贺若弼的罪状后说:“你有三个太过分:一是嫉妒心太过分;二是自以为是,贬抑别人太过分;三是目无尊上太过分!当初将要讨伐南陈的时候,你就对高颎说:‘陈叔宝可以被平灭,但皇上会不会做高鸟尽、良弓藏邪?’高颎当时就回答你说:‘皇上绝对不会这样!’平陈之后,你就急着索要内史令,又索要仆射等朝廷要职。朕当时对高颎说:‘功臣是应当授以勋官的,但是不能干预朝政。’高颎便将朕的话传述给你,可你却对高颎说:‘皇太子与你,出口入耳,无所不言,言之不尽。公终究还是要依靠若弼之力,为什么不说实话呢?’而且你早就想谋取广陵或荆州总管之职。这两地都是适宜作乱的地方,而你这个企图一直没有改变。今又闲居作诗,心怀怨恨。看来只有让你去监牢思过了。”说罢文帝命人将贺若弼收捕入狱,囚禁起来。

     一年后,文帝才又念及贺若弼当初平陈的功劳,将他释放回家。贺若弼经过几次教训,仍然不以自谦和慎口为戒。后来杨广为太子,召贺若弼到东宫,向他问道:“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大家都称他们是良将,您以为他们优劣如何呢?”

     贺若弼答道:“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杨广听后问道:“如您所言,那谁是良将呢?”

     贺若弼起身向杨广施礼后说:“这只有殿下自己去选择了。”

     杨广听后,一笑置之。任何人听了贺若弼的话都会明白,只有他自己才配称得上良将。何况异常聪明的杨广呢!

     杨广继位之后,贺若弼更遭到疏远,而且深受杨广疑忌。不久,贺若弼又私下评论杨广的得失,被人奏知杨广,大业三年贺若弼被隋炀帝杨广诛杀,时年六十四岁。妻子没官为奴婢,其余家人、亲从全都被流放边地。贺若弼忘记了父亲临终时的嘱咐,最终还是因为骄矜和口舌而惹祸,断送了性命。

     后人评论说:“文帝统一全国,贺若弼慷慨而进平陈之策。韩擒虎奋发以余勇而争先,势如疾雷,锋进超过闪电。隋朝自此一战之后,威加四海。这虽然是因为天命,但终归是人谋所致,贺若弼与韩擒虎为此的确立下了功劳。而卓异不凡的谋略,当数贺若弼居多。武毅威雄,应该是韩擒虎为重。但贺若弼功成名立之后,却以功自傲,毫不自谦,且怨愤不已,终于死于非命, 以不知慎口守密而失身。贺若弼若是时刻记着父亲临终之言,必然不会祸及于此!韩擒虎出于累世将门之家,声名威震朝野,敌国破后而病故,落了个名成而身全的结局,可谓庆幸啊!”

     贺若弼的下场虽然是他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但与文帝始终对他的疑忌是分不开的。虽然文帝生前没有将他诛杀,但以他的才干和谋略,在平陈之后的历次征战中从不用他,足见文帝对他的疑忌。

     宜阳郡公王世积在平陈之战中,以舟师趋九江,破蕲口,进拔江州,收降南陈十余郡太守及守将,因功而得到文帝重用,晋位上柱国。王世积见文帝生性刻薄,疑忌之心太重,功臣多获罪,于是终日纵酒,不与当政者议论时政国事。文帝知道后,认为王世积真的患了酒疾,便命人将王世积召入宫中,令御医为他治病。王世积有什么酒疾?他只是借酒避祸罢了。在宫中没住几天他心中更加烦闷,又无酒喝,只好向文帝诡称,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从此不再饮酒,这才被文帝放回家中。

     后来文帝任命王世积为凉州总管,并命令骑士七百人送王世积赴任,可见文帝待王世积恩礼之厚。不久王世积的一个亲信叫皇甫谐的,因为犯了罪,执法官吏搜捕他,他便逃到王世积那里请求庇护。王世积不敢收留罪犯,所以拒绝收留他。皇甫谐对王世积便心怀怨愤。很快他便被执法部门抓获,依法发配到桂州戍守,他在桂州总管令狐熙处服役。令狐熙清正廉洁,执法严明。皇甫谐是一个戍卒,所以也就没有对他有什么特殊的照顾。皇甫谐至此穷困至极,无奈之下便心生诡计,他见文帝对功臣多怀猜忌之心,于是就用诬告功臣的办法,来邀功获赏。遂编造谎言,向文帝密告称:“王世积曾经让道士为他看相,问自己能否富贵,道士向他说,以公之相,日后当为国主,又替他夫人看相后说,夫人日后当为皇后。王世积将要去凉州赴任时,他的亲信向他说,河西是天下有精兵强将的地方,可以图谋大事。王世积回答说,凉州地旷人稀,不是用武的地方。这足见王世积心怀不轨。”这密告的诬陷信,一到文帝那里,文帝便信以为真立即征王世积入朝。王世积心中坦荡,奉召即刻入京。谁知道一到京城,便被有司逮捕下狱,案查其事。有司为了迎合文帝猜忌功臣之心,加上又有人暗中指使,所以不容王世积如何辩说便断成谋逆大案。担任审查的官员又向文帝奏称:“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尚书左仆射高颎,都与王世积交通往来,接受王世积名马之赠。”

     结果王世积被诛杀。元旻、元胄因为文帝当初执政时有护驾之功,所以未被深究。高颎虽然也未受到追查,但已经开始受到文帝的疏忌。而诬陷上告王世积的皇甫谐不仅得到赏赐而且被文帝提拔为上大将军。

     且说西南,南宁州少数民族的首领爨玩,在隋朝平定南方之后,接受了隋朝封给他的昆州刺史之职,但因地处偏远,虽然做了隋朝的臣子,但礼节多失,终于叛变生乱。文帝得报,便任命左领军大将军史万岁为行军总管,率军攻打爨玩。

     史万岁率军从蜻蛉川进入,经弄冻,次及小勃弄、大勃弄,到达南中地区。夷族人尽屯据在崇山战略要地,依险固守。史万岁与杨素用兵不同,他凭借自身的勇猛,每战必率先冲锋其雄武神功无人可挡。部下将士受他的鼓舞,每战都紧随他左右,猛攻敌垒,因此尽管夷人依险固守,也敌不住史万岁大军的一路猛攻,要塞、堡寨尽被攻破。一路且战且进,经数百里,见到诸葛亮当年征服南蛮后所立的记功碑。史万岁读后,命人在石碑的后面刻字道:“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然后命人将石碑反转而立,率军继续前进。渡过西洱河,进入渠滥川,前后共转战一千余里,攻破夷族三十多个部落,俘获男女两万余口,致使夷人惊服畏惧,纷纷派遣使节向史万岁请求归降,并向史万岁献出直径约有一寸的一颗大明珠,并刻碑立石歌颂隋朝的功德。史万岁功成圆满,名播西南,遂遣使向朝廷报捷,并奏请文帝将带藩王爨玩入朝。文帝览表十分高兴,于是下诏同意。不料这位藩王却阴怀二心,不想入朝,担心被朝廷留居京城,不得返回。但他已经答应了史万岁一同到京,思来想去便从历代所积的黄金宝器中,挑选出最珍贵的送给史万岁,以求留在溪洞。史万岁看到这些稀世珍宝和大量黄金之后,不免心动,于是尽数收纳。复向文帝奏说,留下爨玩以安定当地夷人之心,不等文帝下诏同意与否,自己便率军班师回朝。

     史万岁班师途经蜀中,当时蜀王杨秀任益州总管。杨秀得知史万岁收受了爨玩所送的大量珍宝,便派遣使者到史万岁军中以慰劳为名,向史万岁索要珍玩。史万岁知道了杨秀的用意后,不觉气愤至极,叹道:“我死命拼战疆场,始得收服夷人,蜀王却要坐享其成!这些财宝难道能白白落在他人之手?留它无用,不如尽抛江中!”于是将所有受贿的财宝全都沉入江中。杨秀索无所获,当然暗恨在心。史万岁回朝,文帝念其南征之功,晋位柱国。

     晋王杨广十分敬佩史万岁的勇猛,所以对史万岁既谦虚又敬重,并以朋友之礼来对待史万岁。文帝知道后,不仅没有责备杨广交接大臣,反而称赞杨广的谦和之风,并令史万岁督导晋王府军事。但过了一年之后,南宁爨玩复又作乱。蜀王杨秀借机向文帝奏说史万岁受贿纵贼,放虎归山,致使再生边患。史万岁身为大臣,却无大臣之节。

     文帝于是下诏,命有司彻底追查此事,结果很快便查证属实。文帝闻奏大怒,命有司将史万岁带到朝堂,当面责问说:“卿受金放贼,重劳士马。朕念将士暴露,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卿还是社稷臣吗?”

     史万岁分辩道:“臣将爨玩留下,是担心其州有变,留他以镇抚诸夷。臣率军回朝到泸水,陛下诏书方到,所以才没有将爨玩带回京城,臣确实不曾受贿。”

     文帝听后,更加气愤,说道:“你虽然将财宝沉入江中,没有占为己有,但接受爨玩贿赂在先,如此欺隐之心还有何说?朕一向认为卿是好人,为什么官高禄重,?”说完,召有司说道:“将史万岁带下去,明日斩首。”

     史万岁一听,这才慌了,忙向文帝叩头,承认自己的罪过,并请文帝饶了性命。高颎向文帝进言说:“史万岁雄略过人,每出兵临战之时,必身先士卒,冲杀在前,所以能够统率将士奋勇杀敌。他的部下都乐意和他一起同心出征。他的英勇就是古代的名将也没有哪个能超过他的。请陛下念其功劳免他一死。”杨素端坐一旁,低着头慢慢梳理着自己的胡须,不替史万岁说一句话。

     朝堂上又有几位大臣替史万岁求请,文帝的怒气才慢慢平息下来,于是下诏,免去史万岁死罪,除名为民。不久,文帝回思史万岁的多次战功,又怜其过人的勇略,便下诏恢复了史万岁的官爵,任命他为河州刺史,兼领行军总管,以防备北方胡人的叛乱。    

     史万岁虽然保住了性命,后来被重新起用,躲过了一劫,但他那粗疏、率直的性格,最终还是被暗箭所伤,而且死得凄惨。这时已经到了开皇末年,朝廷内部的明争暗斗也渐渐趋向了白热化。正是:多少功臣遭疑忌,无奈帝王到晚年。欲知隋廷又发生什么事情,且看下回。

往期精彩内容请一直往下往下再往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四个字


‍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已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地书店均有销售。

‍郑胜利,1946年生,南阳市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于南阳医专。他曾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数十篇,论文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出版有长篇小说《儿女侠情》和诗词集《南阳行》等。去年,他的64万字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出版,南阳文坛因此又多了一部帝王小说。


文内容由作者授权果果然刊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欢迎分享

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果果然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