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浮|以另 类的声音重申历史 ——评王芳长篇小说《朝天吼》

2023-05-10 14:56:27





 作者简介 
 

  陈浮,女,1978年6月生于大庆市林甸县。现居大庆,从事幼教管理工作。中国出版传媒专委会会员、中国文化义工黑龙江省分会会长。作品见于《中国文学》《石油文学》《文艺评论》《岁月》《北大荒文化》《人民文学》《作家报》《黑龙江日报》《大庆日报》等各级报刊杂志。曾获2015年下半年度《人民文学》近作短平银奖、2016四川省“沫若杯”全民阅读征文大赛奖等奖项。



 

 以另 类的声音重申历史

    ——评王芳长篇小说《朝天吼》


【黑龙江】陈 浮 



               



      王芳的长篇小说《朝天吼》以“奶奶”黄秋菊一行山东垦荒人的人生经历为主导线索,通过描写一代垦荒人命运的变迁,而真实记录了从一六四四年直到二零一四年间以奶奶为首的一行上家洼子人,那一年代中生活的真实图景。那是一段悲凉的历史,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可是也真实具体的体现出了变化时代中人们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的改观。小说是在说林甸县定居下来那些山东人垦荒的故事,也是在反映随着声音而还原出来的历史镜像。 

      这部小说里,作家从一封家书为起点,从而自然而然地返回时代深处,从主人公奶奶的十八岁讲起,打捞记忆深处那些生活碎片,通过采访,细致了解了奶奶那一代人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作家力图还原历史真相,表面看来是要给奶奶四十年未见的女儿贾雪姑姑一个合适的交待,而越过这些,更是要开启被遮蔽的山东人来林甸垦荒之历史图景,小说充满毛茸茸的生活质感,极其具有东北地域特色,所以读来别具吸引力。 

    小说以女性意识表达,由家书起笔将过去那些年间的历史故事进行细致解说和提纯,从而转向亲情,直接面对生活的芜杂。作家并不刻意追求山东人的垦荒史,而是从人之心底最深处的痛写起,借用情感迁出历史,借着垦荒人朝天吼的声音,而从家长里短的情节里透露出历史真相,呈现出那一时代中人们情感的纠葛、其人生价值观的定位,以及经历过的生死离别、荒野之殇过后对于人们的心灵和精神的严重影响,小说真切着给人生活的质感,有前进的吼声,也有悲戚后的落寞,有一往情深,也有最终真相大白时的那份温暖与释然。

 

      (一)小说表层结构下的伟大建筑

 

      通常的小说其结构都是直立线条的,就是清晰可见的结构之外便无其它了。可是这部长篇小说《朝天吼》则与众不同,其不仅仅是语言、细节、人物乃至小说的氛围,构建了一个基本的艺术氛围,而有了单项的艺术元素。而是在这些以解说误会、消除亲人之间芥蒂为表像目的的虚化构建后而有另一层透骨的感染。 

    小说开篇初读,读者都会以为这不过就是“我”讲给姑姑贾雪的故事,不过就是为了弥合一段几十年断裂的亲情。如果小说仅此单线条,单一目的,其实更深的意义也便没有了。可是作家跳出故事之外,不仅温暖了姑姑贾雪的委屈、苍凉和渴望,也在生动和连续性的描写和叙述里以“朝天吼”的声音为声动线索,悄无声息的增添了小说的深层内力,给人浓重的历史感,也给人以启迪和鞭策。 

      可以这样说,在整部小说的表层结构之下,有着更深的文化构存。透过个人生活经历还原历史镜像,借着描写个人情感渊源而呈现出时代的变化。在小说写作的过程中,小说的结构安排至关重要,结构是框架也是核心,借着结构的合理安排,小说才能更明细、更清晰的给人以感染力。我想说这部小说的结构安排是成功的,因为作家在无形中就自然而然着渗透了地域文化元素,不刻意阐述林甸的文化色彩,却已经在表面结构安排的叙述中层层递进,将山东人的尊孔文化乃至林甸垦荒人,东北老屯人的勇敢和豪迈表露无遗。在奶奶、贾狗、于承兰、林多、黄县长等一行人的生活中,使一种垦荒文化自然生发出来,浓郁且令人感动和敬佩! 

      这部小说里人物的命运背后隐含着文化的命运。我真实觉得,这部小说并没有以某种文化做为注脚,而是在一切外在的架构背后文化自然而然着伸展开来了。作家在行文过程中没有让人觉得自己是在受哪一种文化的支配,而是循着各自的性情生活行动,是在所有人物故事集结的时候,一种文化的东西自然流露了。一种不说文化却已经文化的感觉是美妙的,也是神奇的。 

       这种潜在的文化是培植小说的土壤、空气和水,而作家合理化的运用了。读《朝天吼》不仅有垦荒文化显现出来,也有一种“在场”文化,在行而上的过程中表露出来。作家没有抽象、晦涩、过度倾向性的抒情或是议论,完完全全是以日常生活、日常情感为核心,毫无顾忌地、倾泻性地抒发出来了。一种通透的文化气息弥漫在字里行间,读来有悲壮、有叹息、有温暖、有感动。 

       因着内里有文化做铺陈,整部小说读起来文化味儿浓郁,也有一种悠长的气息和开阔的气象在升腾,在蔓延。这就是这部小说的杰出之处,我喜欢这种精神结构、外像结构下,又有主体思维模式的写作方法,我也很是肯定这种小说的切入角度和运行方式。每一部成功的小说都不该仅仅止于讲故事解决表象问题,都该是这样,在外向结构中再无声地做一场文化的建筑。《朝天吼》的作者王芳做到了!她的这部小说鲜活之余有着独特的自家面目,也在悲切的故事里给人以文化的给养和深邃。这是我要说的第一面。


    (二)用声音牵出历史图景

 

   《朝天吼》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垦荒精神,作家以此做为小说的命名,可见“声音”在文本中的重要。作家从回溯开始,在调查走访过后将小说主人公黄九菊(奶奶)的童年、成长、几次婚嫁,以及与其命运发生极大关系的垦荒经历,一一以声音的形式记录下来。在空旷的荒野上,在无人的静夜中,人声、狼嚎声、悲惨遭遇时人心底的凄怆声……声声入境。 

      小说主人公黄九菊就是一个典型的声音型人物,为了不再过乞讨的日子,为了能奔赴林甸垦荒,吃饱肚子,她毅然与生命抗争,决意嫁给其貌不扬且并不熟悉的贾狗。在垦荒期间,无论遭遇什么,她都顽强拼搏,和洪水斗争和野狼作对,和所有抵挡她前行的消极事物抗衡,她一直是发声的,就是末了老年时她因思念而变得痴傻,可是那句“对不起”依然还是声动着……可以说声音成了作家叙事话语层面的一种自然概念。顺着声音的方向历史事件被一一陈明了,一种独特的声音意象也在整部小说里越过越清晰。 

    《朝天吼》不仅仅是一种激励或是抗争的标号,更是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一种特别的载体和方式。她择取了声音做为还原历史文化的一种方法,她也在一六四四至二零一四这一特定的文学历史空间上陈列出了一代垦荒人的生活景象与命运变迁。小说叙事节奏舒缓,字里行间弥散着一种切腹之痛。贾狗、宋金柱、七火等,每一个人的死去,都如同又一次洪水来临,被吞噬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生命,更是劫后余生这些人心底的那份希翼和温暖,或许这就是她们心里一直冷寂的主要原因。时代终于变了,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时期过后,主人公奶奶,黄九菊的生活终于改变了!好日子来了,可是她依旧坚守着不肯浪费一点儿粮食,每顿还是吃窝头。我懂,是她的心底永远埋着一片沉寂中的孤影,是她深处一直有一种声音在响着,响着…… 

      小说中,作家以声音做为声动线索,做为叙事学话语层面的基础概念,用声音引出故事,用声音叙述历史,也用声音来表达人性里的本真与执着。作家王芳将《朝天吼》的声音设定为还原历史镜像的主频音率,也从拓荒者的生活深入从而围绕声音而展开叙事策略,在小说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叙事模式。作家王芳游走在历史与现实生活中间,也借着那旷古的“乡音”,不紧不慢地交待出以黄九菊为主流的一行垦荒人内心深处的彷徨与无奈,呐喊与悲伤。 

    小说主人公黄九菊是一个声音交集的原点,这是作家王芳特别设定的。而顺着这声音的方向,小说里的“我”(林梦)有了强烈抒怀,那些由“我”采访来的关于奶奶黄九菊的声音故事自然也真实可感,生动具体了。通常情况下作家们习惯借景抒情,以描写特定的场景来达到情感体验、生命思考、艺术感悟等,可是作家王芳则是选择了用声音提高写作的厚度,用声音来疏导垦荒历程中那些扭曲过的人生经历。她这一种朝天吼的声音就主观性顺理成章的屏蔽了所有常规化的小说写法,而且赋予历史一种特别的价值取向,也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故事场面,使读者进入一个声音的视角,用心灵感悟声音频道里历史的厚重。 

    小说里不同的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声音,可是归结起来,这众水的声音又都是朝天吼的声音。这种全方位,全辐射的写作手法,自然亲切又没有任何生硬感。我觉得作家王芳这种以声音来说话,以声音来叙事的方法,值得肯定! 

    再看长篇小说《朝天吼》一种乡土的余温犹在,一种历史的沧桑过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厚重了,而那种超稳定的文化结构也轮廓越来越过清晰了。历史图景被骨肉亲情牵出,一种另类的声音叙述,使林甸垦荒史被具体丰盈,《朝天吼》这部长篇小说带给读者的不仅是一个历史解说,更是一个文化传承……

(在线责编 尚书)


推荐阅读


余秋雨|笔墨祭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

高洪波|鸡血石记

池 莉|熬至滴水成珠

张 镭| 逮捕一本书

林清玄|生命的意义

姚 哲|寒 夜(组诗)

王 菲|生活不让我走更远的路(组诗)

吴世莲| 吴世莲抒情诗选

曹学林|桥 的 故 事

嫣 然|我在九千米高空

警  喻| 高缸子(短篇小说)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