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好看的诗歌、散文、小说 不止读书历史推荐书目(第3期)

2023-05-10 14:56:27


最近微信开通了链接功能,于是有了整理不止读书历史书目的兴趣。


从2013年3月18日开始更新这个微信,写了多少篇书评我没有数过,想必也有很多朋友是没有看过以前的文章的,就借此机会让它们重见天日吧。


继上一次之后,这次又理出了8本书,8篇文章,全部发布于2013年6-7月,有诗歌集,有散文,还有两本大数据。其中特别推荐《罗摩桥》,写得很棒,而且作者很年轻,只是知道的人少。


——小河


点击下面的 大标题

即可跳转至具体页面

查看完整文章


生命如歌,我们寻路而来


《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作者:海桑




我喜欢诗集的前半部,那些关注生命、死亡、时间、老去、亲人、自然、树木的小诗,它们大多不长,但意味深长;它们的字里行间住着一个孩子,一个长不大的,充满好奇,同时也任性的孩子。是的,有些时候,我会想起顾城。


然而海桑的诗中不仅有灵气,还有一种宽阔的虚无,装下所有的生死。他说《我不会活的太久》、《我的生命只开一次花》,他说,“等我死了,就把我葬成一棵树吧”,他说,《我没有四海为家的想法》、《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吃一只苹果》。



一粒沙的世界


《万物静默如谜》

作者:辛波斯卡




读辛波斯卡,会更加发现诗和其他文体的不同。


小说是一座迷宫,一栋藏着祖孙三代记忆的古宅,散文则是住在江边的阁楼,或是乡间青白的村屋,而诗,它永远打开,像一间空阔无边的建筑,没有门窗,因为处处都是门窗,没有天花板,因为天空和云朵就是天花板,它是透明的,但你可以进入它,被它包围,它不急于和你发生关系,没有人邀请你吃一碗水,或聊一会天,你自己坐坐,坐够了便回家去。然后再来,好好的再坐一坐,渐渐的,世界才开始在你眼前清晰,原来空白的墙壁满布秘密,原来,一砖一瓦都是世界。


它是空的,却那么满。



相关和因果


《大数据时代》

作者:[英]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追求相关性而放弃因果关系,多少是以商业利益至上的思考方向,因为利益驱动,能够获得结果就行,不必要对过程做全面的了解,这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动物的条件反射,一只狗并不知道一响铃就有饭吃是为什么,但只要掌握了这种相关性,它就可以掌握它的食物了,对它来说这就够了。


对于这种侧重点的转移,本书的翻译周涛先生并不支持,他甚至认为,“放弃因果性的追求,就是放弃了人类凌驾于计算机之上的智力优势,是人类自身的放纵和堕落”。


无论如何,大数据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而这些机会首先体现在商业上。这本书,重点除了阐明什么是大数据之外,在商业上如何应用也是另一个重点。



大数据时代的隐隐威胁


《删除》

作者:[英]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记忆成了常态,遗忘才是例外。舍恩伯格如是说。


舍恩伯格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作者,不仅把“大数据”的概念正式引入大众,早在2009年,他便已经出版了这本《删除》,探讨在所谓大数据时代里,遗忘与记忆在我们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角色如何发生变化;这种角色的变化可能会造成的潜在影响。


一旦我们拥有了完整了记忆,我们将不会概括和抽象化,这会让我们一直迷失在过去琐碎的细节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都是一种修复机制,让我们活在当下,去向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所裹缚。



一本好书,会是作者比书好


读《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作者:朱天文



散文真正的好处,是在它抓住时间,那些放在记忆里会被吹散熄灭的故事、情绪,被文字定格下来,从时间的河流中提取保存,脱离控制,对自己是一种满足和交待,对他人,更是一处别样的风景。人与人,生活与生活,相同又不相同,散文提供了这些微妙的差别,并且永无止境的持续下去。

  

朱天文说,“生活当中,不知有多少这样一刻,想留留不住,像京戏里紧鼓密锣碰锵一停、亮相,像抽刀断水——水更流。我非常悲哀地发现,稍纵即逝,除了提笔,几乎没有任何方式可以留住。若有所谓写作动机,或者我为的就是这个。”



且把记忆煮作粥


《深夜食堂》

作者: [日] 安倍夜郎




在《深夜食堂》这部漫画里,我们看到的也不仅是一个开饭店的老男人和他的食客,而是在午夜食堂这个空间里,一连串小人物的故事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妈妈的味道,前任的味道,初恋的味道,我们用食物确定回忆和自我,故事不用复杂,但因为有了时间的参与,而变得温情脉脉,并且略带忧伤。


我们都活在故事中,经历故事,讲别人的故事,也被别人讲进故事。



听,静海深流


《平如美棠》

作者:饶平如




看《平如美棠》,就像看大海。每一滴海水,都是平如的记忆。他已年过九十,却用用图画和文字改写山川地形,一笔一笔从冰封的记忆之山引下溪水,而下,而下,遇见青草,遇见泥土,遇见另一条溪水,汇聚成河,成江,泥沙滚滚而下,终于平缓、开阔,入海。


平如说,“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微细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地就在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地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这些回忆如静海深流。再静的海,底下都藏着你所不知的暗涌。



穿越大吉岭


《罗摩桥》

作者:郑宸




这是一本旅行小说,纪实成分很大,戏剧性不重,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起承转合高潮迭起的故事,但却充满小的邂逅和感受。娓娓道来是这本书的基调,起落不巨,却容易把人带进去,跟着作者的脚步,将印度好好打量行走一番。


大概文字本身便自有其魅力。作者的文字不是现今中国文学大佬们那种大叙述下的郑重和奇崛,也不是80后以来青春文学形容词工厂式的自哀自怜,而是一种散文式的语言,这种散文书写,又不同于那种简洁到纤尘不染的高雅文章,倒是浸入生活的浑水里,有尘土烟火味的现世体验。而且,他的对话写的很好,直接,临场。


/


不止读书 终极推荐书目Ⅰ(11本)


···




不止读书,读书不止 | 微信号·buzhidushu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 @魏小河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美的赞许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小说网中心